五常一中战争史复习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下列对这句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企图领导世界的打算使各国的关系疏远B.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同盟的形成是加剧彼此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C.所谓的“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态度”是指欧美主要国家推行绥靖政策D.造成当时世界“正在倒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2.“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文中的“狼群”是指()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3.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结成三国轴心。它们打着反共产国际旗号的原因有()①不愿过早刺激西方大国②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侵略的巨大障碍③与英法美的矛盾激化④加强三国之间的友好合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捷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意也将对捷提供保证。由此可知《慕尼黑协定》的实质是()A.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B.保护捷克的利益C.维护德国利益D.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5.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B.在德国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6.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探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好心肠”实为英国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B.“恶人”主要指德、意、日法西斯力量C.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D.丘吉尔的言论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7.近现代的欧洲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役影响的是()A.西线进入相持阶段B.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C.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D.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8.(2012·金华模拟)下图漫画《葬礼》描绘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该漫画最早出现于()A.苏德战争爆发后B.莫斯科保卫战后C.库尔斯克战役后D.斯大林格勒战役后9.下列一组图片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战役为题材的电影宣传海报。其中描写太平洋战争历史进程的是()10.毛泽东说:“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敦刻尔克大撤退D.不列颠之战11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对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8年9月,英法同德意共同签订《慕尼黑协定》,宰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但出现“奇怪战争”;1942年初,中、英、美、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对上述历史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①英法自始至终推行绥靖政策②英、法、德、意曾一度结成法西斯同盟压迫弱国③英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④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结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到来又可谓姗姗来迟。下列有关这一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