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聋校律动教学周锦在聋校律动教学中,面对日新月异地信息技术,怎么结合聋校律动教学的自身特点,对信息技术与律动教学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要摆正信息技术在聋校律动教学中的位置,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聋校律动教学服务。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激发聋生对律动的兴趣,培养聋生的审美观,帮助聋生积累律动素材,提高聋生的律动水平。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记忆保持的重要方法。兴趣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多媒体课件集众多教学手段的优点于一身,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教师运用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和声像技术,可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景,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为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提供条件和环境。例如在教授歌伴舞《摘葡萄》时,教师应考虑到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的歌曲,而且歌词中描写到了新疆的天山、丰收的葡萄等景物。这些景物是聋生平时在生活中接触不到或是了解较少的。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介绍新疆维吾尔族风土人情的影片。同学们通过观赏影片,知道了新疆的地理位置,认识了美丽的天山,见识了热情好客、喜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们、也了解了新疆的特产有哈密瓜、葡萄等。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知道了歌词的含义,歌曲教学也就特别顺利。有的学生观察影片时还特别仔细,甚至能够抓住一些维族舞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模仿。学生在课堂上点点滴滴的表现,充分说明了他们对律动课所产生的浓厚兴趣。由此可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动力。而这些兴趣的产生,一部分也可归功于由多媒体技术参与的教学。律动教学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使课堂充满动感。它激活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舞蹈的兴趣及活动的强烈愿望。二、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思维,特别是想象思维,是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学生创造美的重要前提。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柳斌同志在《艺术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品质,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以上论述都说明律动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学生个性的发挥、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想象美的能力的发挥。例如:在教聋生认识四分之二拍节奏训练时,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感受鼓乐器的震动,让聋生了解四分之二拍的强弱规律,培养节奏感,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将课件和实践的鼓乐器相结合,先让聋生观看课件对其产生兴趣,而后教师在让聋生感受鼓乐器的震动,拿出教具让学生亲自感受(运用多种形式,师生互动)。聋生的想象精彩纷呈,模仿表现也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散,让聋生大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三、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该言强调了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因此,音乐教育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