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摘要:班主任工作会诊制是一种推动教育工作向专业性技术操作层面转型的尝试,更是一种凭借教育的技术策略提高班主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国内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冲击,教学方法和模式得到全面创新,但是学生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欠缺和不足之处,针对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探索和研究意义重大。教育会诊制是关于问题学生教育的一套规则和行为准则,它对个人力量不能转化或反复性出现问题的学生,以教师、家长、专家、社会人员等多元主体的合作关系为基础,通过研究诊断,形成并实施适合问题学生转化的方案。关键词: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20)14-0077-02教育会诊制是在借鉴医院会诊制度与国外学校会商模式的基础上,以复杂性理论为基础,针对问题学生教育中出现的“离散”困境而构建的新制度。教育会诊制是关于问题学生教育的一套规则和行为准则,它对个人力量不能转化或反复性出现问题的学生,以教师、家长、专家、社会人员等多元主体的合作关系为基础,通过研究诊断,形成并实施适合问题学生转化的方案。教育会诊制的本质是合力诊断。它能够支持班主任工作,不仅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智慧,而且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它的建立是对探索合作学校的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教育会诊制不仅仅是静态的理念,也是一种动态的运行机制。当前,国内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冲击,教学方法和模式得到全面创新,但是学生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欠缺和不足之处,针对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探索和研究意义重大。一、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内涵及理论基础所谓“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是指非由初中班主任一人进行对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而是由初中班主任牵头,会同其它课任教师共同探讨对问题学生展开德育工作的模式的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作模式。“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种不一样于传统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的全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著名教育学家马卡歇克在很早之前就明确指出过团体教育理论,即:“不管哪个教室都不能单独地进行工作,不能做个人冒险,不能要求個人担任。”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出过用很多个人的力量构成新的愈加强壮的力量,即着重多人之间的通力合作。采取会诊制,为教师沟通提供渠道,教师之间通过谈话分析,了解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互相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经验欠缺的教师可以借鉴成功例子,尽快掌握德育工作的重点;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查漏补缺,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二、坚持以人为本,奠定会诊式德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改革的情况下,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更新工作观念,做到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要敞开心扉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每个学校中都有不少“问题学生”,不仅令家长束手无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无可奈何。对待这样的教育疑难杂症,我们放弃了以往班主任孤军奋战的做法,借鉴医院里经常采用的会诊方式,请其他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来共同帮忙,完成德育任务。班主任要认清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地位,足够尊重学生的自我认知,让学生行使自己可以表达自我意见和意愿的权利,彼此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通过积极合理的引导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积极改变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与学生进行灵性互动,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从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如制定《班级管理“会诊”制度》、《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考核办法》等制度,精心制作各种教育诊断意见书、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报告书及其他辅助性文书。这些教育“会诊”制度对“会诊”的原则与对象、准备与组织、管理与运作、方法与评价等实质性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了步骤为“发现-定位-召集-自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