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摘要。通货膨胀已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已经面临通货膨胀的严重威胁,伴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普通百姓的生活切实受到了影响。如何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以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宏观调控的重点。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解决当前通货膨胀的具体措施。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对策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1通货膨胀的含义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供求均衡,一般物价水平稳定并不经常出现,相反,货币供求失衡,一般物价水平波动是经常发生的,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时,通货膨胀就会出现。通常情况下,通货膨胀可以定义为: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持续大量地超过货币需求量。美国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都是一种货币现象。2通货膨胀的类型(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亦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主要从需求的角度来寻求通货膨胀的根源,是指在生产量或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变动,使得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过多的需求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通俗地讲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即供给型通货膨胀,旨在说明在整个经济还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的原因,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前提下,由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普遍的上升。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和利润的提高造成的。第1页共4页(3)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侧重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来分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机理,认为部门间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源。二、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1.货币超发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20XX年、20XX年我国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央行独立性较差,货币政策一直从属于财政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一直处于超发状态。从2008年1月到20XX年12月,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从41.78万亿元,已经增长到了85.16万亿元。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来看,钱多了总归是要爆发出来的,可能通过cpi爆发,也可能通过资产泡沫爆发出来。2.国内成本上升推动了cpi的走高近年来,国内各种初级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劳动力、土地、服务费用等成本的上升,使得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XX年《经济蓝皮书》,2003-20XX年农民工年均工资平均增长10.2%,近三年涨幅明显加快到17%左右。土地成本也出现趋势性上涨,特别是农业生产成本上涨明显,以2005年12月为基期,到20XX年3月,牲畜产品上涨70%,农业服务费用上涨50%以上,农业生产资料上涨40%。在国内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剧增,通过价格机制的传导作用,进一步推动下游各种成品价格的上涨。3.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在20XX年第1季度,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感知成为社会共同的对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至20XX年第4季度,有73.9%的被调查者持物价持续上涨预期的比例达到61.4%。随着cpi的快速走高,我国对通货膨胀的共同理性预期开始形成。理性预期带来的通货膨胀会在短期内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偏好、投第2页共4页资选择等,从而给宏观调控和人民生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三、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分析1.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政府首先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目标,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特别是对于粮价等牵涉城乡平衡发展大计、应该合理回升的因素,应通过库存储备和产量进行调节,使其价格坚持每年稳中略升的态势,避免因供求缺口过大导致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