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内容提要。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关键词:新世纪、党的建设、创新21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纪,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希望与困难同在的世纪。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肩负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等三项任务。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完成新世纪的三项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腾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关键在于把党建设好,而把党建设好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也量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没人创新能力的政党,最终要被时代所淘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在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创新,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同样需要创新。创新是新世纪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一、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创新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和思维过程,是一种自觉的理智行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不断创新的丰硕成果和生动体现,是党的建设创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每一第1页共8页个重大突破,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实现的,都是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的。因此,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我们正在从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新实践新发展,着眼于对党建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形成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思路。由于过去受“以阶级斗争为纲”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形成了把党建工作凌驾于其它各项工作之上,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政治目的观念。在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上,只讲统帅和领导,不讲服从和服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形成了“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命令主义和形式主义,思想封闭,观念守旧。党建工作从上到下的各个方面都是一种做法、一个模式,不敢越雷池一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和运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社会生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观念和思路、形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阻碍着党的建设,制约着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党的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上要有“三个突破”。这就是要突破“就党建抓党建”的狭隘圈子,确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大思路;突破“自我封闭”的思维定势,形成改进和开放的党建工作的新格局;突破“就问题抓问题”的片面做法,探索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方法。在“三个突破”的前提下,在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思维过程和升华过程,逐步形成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在党的建设的理念上,就是要用“三个代表”的新视角全面审视已有的党建理念,用实践的标准去疏理它,弄清那些理念是我们今天必须继承和坚持的;哪些是要用新的观点、新的经验来充实、丰富和发展的;哪些是适用过去而不适应现在需要而扬弃的;哪些是人们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出发,附加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名下,至今仍被人们视为正宗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