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引领,推进知行合一【摘要】作者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名校长国家公派海外研修团第一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研修。在三个月的研修中,我们主要通过专题报告、实地研习、参观与交流的方式完成了培训内容的学习。本次研修值得珍惜,值得分享,收获很大。【关键词】研修;专题报告;实地研习2020年9月4日到12月2日,我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名校长国家公派海外研修团第一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研修。在三个月的研修中,我们主要通过专题报告、实地研习、参观与交流的方式完成了培训内容的学习。本次研修值得珍惜,值得分享,收获很大,感触很多,现从新加坡的公民核心价值观建设做如下汇报。一、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1.共同价值观培育+仪式教育在复杂的民族背景基础上培育共同的价值观。新加坡国民中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他们信仰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在这样复杂的种族宗教背景下,新加坡国会通过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辅助,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勇敢宽容”作为新加坡国民共同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新加坡由于小国寡民,經不起一点的风浪,所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植根于每一个国人心中。新加坡从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视,这从它每天举行升旗仪式可以看出来。这里的升旗仪式不是走过场,而是学生到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等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然后宣誓,校长讲话,教师也必须到场,长年累月,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2.制度建设合理+氛围营造比如新加坡要求公民做到“孝”的理念,它的制度建设就有这样的安排,如你购买祖屋与父母同住,政府会有补贴;星期天你开车去看望父母,不用付停车费。这些就是制度的层面倡导孝的行为,让人民行孝有实质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回报。在公交车上和地铁上都设有供年老和体弱者的专座,而且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坐了之后,有老人上车,你不让座也不好意思,这就是氛围的营造。3.法律法规健全+规范行为新加坡是个法治国家,但它不以法代全,而是依法促德,出台了完备严峻的法律法规,强制人们遵守必要的道德规范。比如一旦被发现乱丢垃圾,违者除了要交20至1000新元(1新元约合0.56美元)的罚款外,还可能要穿上标有“我是垃圾虫”的黄马甲,参加扫大街的强制劳动。像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擅闯红灯这些“小事”,新加坡政府认为关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一旦道德体系崩溃,其他就无从谈起,经济的发展也就偏离了本义,所以政府连小事都管。4.德育教材体系完备+浸濡德育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并非简单说教和高调宣传。一方面,道德教育从小抓起,注重实践。政府颁布了详细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从小学到大学,课程循序渐进。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低年级偏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高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还经常组织“忠诚周、礼貌周、赴国外做义工浸濡”等活动,培养和强化公民与人为善、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例如它的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设计六大主题:“个人—家庭—学校—社区(邻里)—国家—世界”,它的公民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德育理论与现实并重,少抽象重实用,版面设计新颖美观,充满生活情趣。5.融合东西方文化+礼乐教化新加坡政府刚成立时面临恶劣生存环境与多元文化冲突,建国初期国家面临严重的种族冲突,公民道德弱化,物欲横流,白领犯罪,弃养父母,殴打父母,为钱财对簿公堂,赌博欠债年轻化,校园暴力等等。所以新加坡的教育部长提出未来二十年的教育:以学生为本,价值为导向,加强品格与公民教育。政府知道单靠法家只能够解决一半问题,另一半问题就要靠道德,靠儒家。新加坡坚持倡导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东方价值观,对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做到了儒家思想新加坡化,儒家思想现代化,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