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与时俱进的“时”的调研报告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品质和活的灵魂,坚持与时俱进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根本要求。为了准确把握这个根本要求,充分认识“时”的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一、准确判断和把握“时”是求“进”的前提与时俱进的“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指客观世界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即一定的时代和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根本目的在求“进”,即求发展。但是,我们切不可忽视对“时”的准确识别、判断和把握,因为这是求“进”的前提。对“时”的识别与判断准确与否,关系着甚至决定着事业的成败、进退,这是中国革命、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历史早证明了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如果没有党和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具体国情的准确把握,对敌我双方政治、军事和经济态势的准确判断,闯出一条农村乌黑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就不会有革命大踏步的前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果没有党和邓小平同志对新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国情的准确判断和科学把握,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一系列的基本路线的制定和贯彻,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社会主义事业曾一度错误地判断了“时”,特别是错误地估计了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才有那场历时十年的文革灾难的发生,“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惩的挫折和损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那么,当前的“时”是什么呢。细读“十六大报告”,我们就会从中发现有三个基本估计:一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单行本第46页);二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性主义初级阶段”(单行本第三者8页);三是“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单行本第44页)。这三个基本估计,足以使我们在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国第1页共5页际国内形势面前,头脑更加清醒。一段时间以来,在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中,特别是面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咄咄逼人的架势,我们有些同志有点沉不住气了,于是就对时代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产生怀疑;面对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大好形势,有些同志头脑开始发热了,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的情绪有所抬头,忘记了我们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单行本第18页)的基本国情;在海峡两岸关系问题上,面对李登辉的“两国论”继而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的出笼,以及形形色色的台独闹剧的纷纷表演,我们有些同志对两岸关系的基本态势和基本走向有些迷惘了。而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住当前的“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更加坚定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二、党的历史方位就是党在“时”中的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单行本第11页)。什么叫党的历史方位。它与“时”是什么关系。党的历史方位,简单说,就是党在历史坐标中的位置,包括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从纵向看,是党在自己所处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位置,从横向看,是党在历史发展的各别阶段的客观世界中的位置。因此党的历史方位就是党在“时”中的方位,就是“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把握时代特征和党的任务”(“十六大”报告单行本第11页)。“时”就是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就是党面对的客观世界。“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党思考和处理一切问题就必须“适时”、“应时”,这就叫实事求是,就叫“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8页),就叫与时俱进。在当前,党思考和处理一切问题,都必须从这样的历史方位出发:“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的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第2页共5页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十六大”报告单行本第11页)。三、党审视自己就是审视自己同“时”的关系“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时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