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孙权劝学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能力目标:能正确翻译全文。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文章,理解文意,体会人物对话中的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小组合作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教学难点:切合人物的身份,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对文本进行翻译,并能用现代汉语表达。教学设想: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讲授、问题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一曲高歌,唱不尽三国英雄。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2、作品介绍: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2.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字子敬,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初读课文,正音正字(1)听录音范读。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要求不加字不减字,注意停顿2、译读课文,积累词句(1)、积累词语:谓,对……说卿,君对臣的称呼,你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国家大事。辞,推托以,拿多务:事情多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学官但:只不过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孰若孤?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乃,于是,就就,从事及,到了……的时候过,到论议,谈论议事才略,才干、谋略吴下阿蒙,今义: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更,重新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何,怎么(2)、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跟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