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隐性实践模式探索【摘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行隐性教育法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方式上更具有可操作性,效果上更具有实效性。隐性实践的实现方式有: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要求结合,加强政治教育的导向性;政治课实践教学和团委工作相结合,增强政治教育的引导;实践教学与行业、企业优秀文化的结合,增强优秀文化的感染力。【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实践;实现方式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和实践教学内涵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指区别于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一种特定教学模式,例如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写一份调查报告,有组织参加户外活动等,这种实践是专门性的。而广义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原有的特定实践模式外一切与政治教育相关的实践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教学之中,更多的是渗透在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之外的教育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大思政”教育。隐性实践教育的范围可以是整个社会。目前,显性实践教学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好多都存在过程的丰富和效果的式微,而隐性实践教学没有得到重视,操作上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的脱离。造成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我国教育存在功利化倾向,一是很多院校只注重讲理论,为节省开支而轻视或者取消实践教学。二是过分强调专业课和操作技能实际需要,轻视基础课,思想政治教育被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在现实中,政治课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高,教学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专业课老师都片面认为只有学好专业课才是自己今后的谋生手段,而政治课教学内容空洞,说教多,与就业没有多大联系,学不学政治课都无所谓。调查显示,在与专业课老师的受尊重程度对比,83.9%的政治教师觉得被轻视。[1]受人、财、物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政治课实践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显性方式不能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持续下去。显性时间模式实施中,时间缺乏连续性,参与上缺乏广泛性,组织上缺乏规范性,制度上缺乏保障性等,实践教学很难真正实施下去,多数流于形式。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实践教学的可行性1、加强隐形实践教学具有显形实践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能够做到把学生实际行为与理论知识要求联系;二是时间短效率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三是节约教育资源,不必花过多的人力、物和财力等,而且组织起来非常容易,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便于推广。2、隐性教学方式更符合教育的规律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过程来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首先来自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与环境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交感反应,这种认知是具体的个体的、高度情境化的,因而是直接的、深刻的。而书本知识是理论化的、间接的、抽象的。所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隐性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学校和身边的条件,寓教于生活,而不是灌输,使学生把理论和自身的实际行为联系起来,既具有方式的多样性,又具有教育的实效性。学习本身是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因此,人类在学习过程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只对自身有利的学习感兴趣。尤其是对能够迅速发挥作用的学习感兴趣。在此过程中,虽然不存在对“付出”与“得到”之间的回报率进行精确计算。但人的趋利避害本能及潜意识会不自觉地驱使人做出最有利的判断和选择。加强隐性实践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把政治教育渗透到其他领域之中,例如文艺活动,包括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既突出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形成互动的局面,要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激发起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渴求,并陶冶情操。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规范要求,认知理论在实际中的要求。三、高校思想政治课隐性实践的实现方式政治教育是一种导向教育,就是运用批评启发,动员、批评、监督,把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