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验教学为主线,深入落实德育纲要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及德育纲要的要求,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科学教学之中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实验教学又是科学教学的主阵地,因而实验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为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贯穿到实验教学之中。关键词:德育纲要小学科学教育契机科学品质在《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热爱科学、理解科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尊重证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四个方面。“科学态度目标”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既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也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科学学习,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的内在动力。以实验教学为主线,落实德育纲要,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落实。一、发掘在常规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时机和价值科学课上,学生获取证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进行实验。要把严谨操作,及时客观地记录等要求给学生提出来。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重视实验证据的可靠性。在学习《摆的秘密》一课时,针对“摆线长短是否影响摆动快慢”这个问题提出了“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这一假设。笔者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制作一个摆,调整摆线长度,实现在15秒内达到至少摆动10次的目标。这个实验要记录对摆线调整的过程,还要对全班发布摆动的次数和摆线的长度两项数据结果,从而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数据采集和汇总研究。这是一项常规的实验教学活动。由于是小组合作完成,计时与计数必须同步完成,学生在配合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扩大误差。笔者在实验前就特意强调,对实验数据的测定必须抱有负责任的态度。一个孩子质疑“第4小组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问题”,摆动的快慢是有规律的,而第四小组的数据看上去与众不同……针对他的质疑,笔者向学生提问:面对这位同学的质疑,我们应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该怎么办?这时,孩子们提议让全班同学作为见证人,对第4组的摆进行验证。经过多次验证,这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真的是出现了问题。一个看似平常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一个渗透德育教育的时机。这种时机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学生对某些外部刺激的反应而形成的“矛盾点”。这个德育教育时机,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每个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就是全班最终形成共同结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把这个教学环节拓展到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高度来看,人类历史上每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就是组成整个人类科学史发展的一个环节。二、善于利用“偶发因素”中的德育时机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偶发因素”,教师要善于发掘当中的德育契机,并用合适的方式抓住这些难得的契机。在三年级下册《蚂蚁》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为孩子们准备了蚂蚁工坊,以方便学生对蚂蚁的身体形态进行观察。全班孩子都在安安静静地进行观察,一个孩子突然大喊:“我的蚂蚁在吃东西!”一时间,所有的孩子都忘記了观察任务,而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蚂蚁有没有吃东西上。这时候摆在笔者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尽力维持住课堂的秩序,让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回到最初的观察任务上,二是让孩子继续对这个偶然的发现进行观察。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地处理这些偶发因素,并将其转化为有利的德育时机。显然,在观察蚂蚁时出现的这个偶发因素对促进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这个偶发因素带来的课堂上一片热闹的局面,却不是一个有利的德育教育环境。这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一起来倾听这个孩子所观察到蚂蚁进食过程的描述:蚂蚁的“牙齿”很大,很有力,它咬了一大块食物,用大“牙齿”把食物切割了,蚂蚁每次只吃了一小块……听完了这个孩子的叙述,其他孩子也逐渐从兴奋中冷静下来,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观察到这个过程,笔者特意用实物展台将正在进食的蚂蚁放大,引导学生一起来观察蚂蚁进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生命的教育意义远比一般的说教更具有价值。在汇报交流时,几乎每个学生所描绘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