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西方德育方法论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概况摘要:近现代西方德育方法受到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功利主义、自然主义等哲学流派的影响,在哲学观上实现了对传统德育方法的继承、批判与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提倡自然的教育、注重世俗化、务实性等特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尤其是现当代,西方国家从多个学科角度研究道德教育,形成了各种流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实用主义德育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运动”、社会学习模式、认知发展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体谅模式等,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梳理西方近现代道德教育方法发展脉络,分析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特点及转向,有利于归纳与借鉴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发展对我们的有益启示。关键词:德育方法;发展脉络;研究概况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20)01-0077-008德育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的全球性话题。道德教育方法作为德育工程的子系统,是十分关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成功而有效的德育不仅受益于德育内容的科学设计,而且还受益于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当与正确。西方在德育方法方面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代西方道德教育同宗教结合紧密,近代以来,权威教育起主要作用,二次大战结束后则受杜威、皮亚杰、哈特肖恩、霍尔等多个教育学派和学科的影响。近现代西方的道德教育形成了不同于东方的许多特点,如宗教方法的传承、学科方法的多样、教育方式的渗透、选择方法的自由,并形成了道德认知发展、价值澄清、社会学习等主要的方法论[1]。通过对近现代西方国家德育方法的比较和分析合理地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方法对我国德育方法的创新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西方重视德育方法论研究的历史传统与影响德育方法研究在西方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希腊与罗马。从德育方法论思想发展上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特就提出道德可以教育的观点,并提出相应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和正面鼓励,认为“用鼓励和说服的语言来造成一个人的道德,显然比用法律和约束更能成功。说服而被引上尽义务道路的人,似乎不论私下或公开都不会做什么坏事”[2],主张在德育的方法问题上提出说理教育的原则,引导人们进行理性思考。苏格拉底强调自我教育和善于自处,提出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法”即“产婆术”。其具体做法是在讨论道德问题的过程中,并不是把真理或某个道德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对方,而是通过巧妙的谙问,引导人们在认识的矛盾中积极思索,进而逐步接近真理,目的在于激发人们寻求真理的积极性,注重引发引导,促使人们自觉地探求问题的答案。柏拉图在其“回忆说”和灵魂等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先天品德论”,先天品德的修养方法。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详细地阐述了在美德形成过程中进行教育训练的方法,甚至提出了进行语言、举止方面的道德教育方法。从德育方法所依托的媒介上看,古希腊的斯巴达注重音乐和体育在德育方法中的作用,把音乐、体育与德育结合起来,丰富了德育的途径。如斯巴达人对音乐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他们推崇庄严肃穆和情调高昂、激发人积极向上的乐调,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写成赞美诗,并配以音乐,认为这种音乐才能教育斯巴达人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国家勇敢作战。在雅典,音乐教育成为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用战争歌曲培养人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用赞歌和颂歌教导人们敬畏英雄、忠于祖国。雅典则把对青少年德育贯穿于全部的学校教育之中。在学校里,雅典人不仅单独开设了“道德”课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而且注重通过体育、文学、音乐等各种课程来进行德育。西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占领了一切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德育方法也不可避免地披上了神学的外衣,德育的方法更加注重绝对服从和忠实于信仰。基督教神学家们抛弃了说服教育的原则,希望直接树立起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他们以灌输代替了启发,以绝对服从代替了理性思考。在教会学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