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和图形”评课稿“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系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教学的典型教例。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学习数学具体概念的一般特点或规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所揭示的知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执教者根据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具体概念的教学,这一目标定位既符合本课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又符合《标准》的要求,还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因此是十分准确的。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课执教者以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关于具体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有关原理为指导,按照具体概念学习规律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师将本课教学过程确定为“观察物体──辨别比较──提出与验证假设──抽象概括”四个阶段;将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确定为从概念例证认识到概念意义获得的概念形成法。这种安排是符合小学生习得具体概念的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实际需要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通常是在辨别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过程中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呈现概念的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把握。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本课执教者除了按照具体概念习得的一般规律组织教学以外,还充分兼顾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又受到一定的熏陶和训练,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最后,尚须强调的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和枯燥,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学习活动往往难以持久地顺利展开。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还运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别的游戏法和竞赛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之,《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的执教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概念、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何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累了良好的经验,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评海城一小韩智慧老师的《简单推理》一课场桥中心小学李海静《简单推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如果仅仅根据纯“文字”进行推理,学生一定会毫无兴趣,也很容易越听越迷糊。如此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怎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学习欲望?如何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又有效呢?韩老师在这节课中,设计了“当侦探”、“猜奖品”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玩着,学着,思考着。下面我就对本节课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导入简洁、明了。课伊始,韩老师设计了一个侦探小游戏,让两个学生分别拿好铅笔和橡皮擦,然后让老师来猜谁拿了什么。通过简单的游戏,直接揭示了什么是简单推理,以及简单推理的用处。二.探究快速、有效。例2是根据两个条件的推理,学生可以很迅速地推理出结果,因此,韩老师通过指名多个学生口述,接着让同桌互说,就快速又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例3是根据三个条件的推理,比例2要难一些,要让学生用语言有序地、全面地表述推理过程是比较难的。韩老师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练习口语表达,突显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三.练习灵活、巧妙。韩老师根据课堂的需要,灵活地安排了巩固练习。如,完成例2的学习之后,韩老师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第一次练习是“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