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分析一、绿色农业经济概述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无污染、无公害、安全、卫生、营养的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增长。原国家农业部农垦司司长、原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先生于2003年10月,在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主持召开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绿色农业”理念。同时,国家回良玉副总理进行了批复,并且拨款3500万进行示范基地建设。对于绿色农业这一概念,国内学者早期观点在于着重强调绿色农业应是一个“大农业”概念,即“绿色农业”应涵盖“农、林、牧、渔、工(加工)”五大方面,是实现这几个方面“综合发展的施行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也有学者指出绿色农业的目标是通过“实现生物资源的整体利用”,亦即通过“实现微生物--植物--动物的良性生态循环”,保护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综合利用的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指出,鉴于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对粮食产量产生越来越大的要求,绿色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审视并面对”能否利用“有益基因”,“使之有益于人类”这一问题。也有学者从消费者需求、社会福利、农业技术改进与制度变迁的角度,解析绿色农业的发展问题,探讨绿色农业的成因和对策。国内从事实践管理部门的专家指出,绿色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各种类型农业的否定,而是抛弃各类农业的种种弊端,取长补短,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型农业。近年来,理论界和实践界达成了共识,认为绿色农业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绿色农业及与其伴随的绿色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2.绿色农业是受到保护的农业绿色农业既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环保产业,同时也是需要支援,加以保护的弱质产业。3.绿色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第1页共5页4.绿色农业是多元结合的综合性农业。5.绿色农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绿色消费在世界许多国家正蓬勃兴起,保护环境、崇尚自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爱护,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在我国、在全球已经呈现出无限的商机.因此,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我国的西部恰恰又具备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二、西部地区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优势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和充裕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潜在优势。(一)环境资源西部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环境资源,那里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有着以山脉和丘陵为主体的地形地貌,并有着按照经度与纬度划分的不同地理气候带,以及由每个山谷形成类型繁多的地理--气候--生物群落组成的生物谷,生产力布局的空间很大。耕地面积虽然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1.6%,但非耕地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西部有林地面积约7亿亩,约占全国总量的37%,森林蓄积量6400万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60%。此外,我国草地放牧业几乎全部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拥有全国98%的可利用天然草场和50%的草山草坡。西部的宜林荒山荒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资源都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例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广西大部分地区,有着天然、纯净的水源,宜人的气候,多样化的土壤,形成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二)生物资源西部地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经济利用价值高,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最宝贵的基础条件和最丰厚的资本。以西南地区为例,其拥有大面积高山区和草场,常年生长着林木和牧草,无霜期长,是我国发展橡胶、甘蔗、茶叶等南亚热带和热带特有经济作物不可多得的宝贵地区。比如XX省,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度差6000多米,形成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囊括了我国海南岛到XX省的各种气候带,复杂第2页共5页多样的地形、气候造就了种类繁多的生物物种,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资源宝库,也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为复杂和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北的汉中盆地、关中平原、宁夏平原、陕甘黄土高原、青海湟水谷地、河西走廊及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三大盆地边缘绿洲等地,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