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语文《苏州园林》课件【三篇】【篇一】小学语文《苏州园林》课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和作者情况,正确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语言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沟通这一过程,能够理清文章结构,提高文本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学生能够激发起对我国园林文化的喜爱和欣赏。二、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结构、品味语言的多样性。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反复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然后用激情的语言介绍苏州园林,它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课前预习,找学生谈谈对叶圣陶的`理解。2.在五分钟的时间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总——分)。(三)品析语句,合作沟通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标本”这个词在文章中的含义?(1)写了苏州园林总体给人的映象和他的地位。(2)标本的意思是标准、典型,在这里说明苏州园林就是我国园林建筑的典型,其他园林建筑都是或多或少地苏州园林的影响,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地位。2.阅读文章第二段,主用三个字概括本段围绕什么来写的?又是如何来展开的?(图画美,通过四个讲究来展开,并且用“如在画图中”总结)3.文章第三到九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第二段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沟通讨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6自然段写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与第二段一一对应,7-9段写各处细节之处的)4.三到九自然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四人一组,展开讨论)(不可以,这是根据总体——局部——细节这样逻辑顺序展开的)(四)拓展延伸播放苏州园林相关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五)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作业:说明一下你最近去过的一个景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篇二】小学语文《苏州园林》课件教学目标: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2、分析写景诗的意境。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育生活的情趣。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二、教读新课。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老师补充。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化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盛夏——蝈蝈的乐音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严冬——蛐蛐的歌儿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诗人制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