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六年级《数与形》说课稿一、说教材数学是讨论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及其关系的学科,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讨论问题,可以让数量关系与图形的性质问题很好地转化,通过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运算的意义,可以使解题思路与过程具体化。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说涉及数学学科的各个领域,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不仅直观易于寻找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开繁杂的计算和推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显优越,所以在本节课上帮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启蒙,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其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因此本节课在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中应与数学的教学、学习融为一体,时时体验其妙用。从教材的编排看,数学知识的呈现逐渐由直观形式过渡到知识的迁移与推理;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正从形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从数形结合的渗透情况看教材注重由低段的感悟数形结合思想逐步到高段能够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我们所思考的是:能否在尊重学生思维进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以数的运算为载体,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最终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说教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本节采纳老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学生积极探究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同时采纳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演示功能,强化理解,突破重点、难点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说学法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制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总是更多的带有形象思维的成分,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展,因此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编排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育学生的逻辑思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维能力而服务。四、说教学思路一、知识回顾,创设情境。1、复习与回顾以口算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某个数的平方是多少,以及谁的平方是某个数,从而为后续的例1做准备。之后引出了奇数和偶数,让学生们一起回忆我们所经历的奇数和偶数有哪些。2、我是计算小能手以“我是计算小能手”的形式,引出“1+3”、“1+3+5”等形式的计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3、教具辅助,引出新知通过正方体的展示,引导学生将数字问题与图形问题相结合。二、独学质疑,合作探究。1.教具展示,发现规律通过老师对正方体的展示,引导学生发现“1+3”与2的平方的关系,“1+3+5”与3的平方的关系,从而引出连续的奇数的和与正方形的边长的平方的关系,进而引出连续的奇数的和与个数的平方的关系。2、小组合作,总结沟通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将以上的规律以文字或者公式的形式进行汇总。3、合作沟通,深化分析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相关练习的方法。三、点拨互动,应用提升。1、出示形如“1+3+5+7+5+3+1”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进行解答。2、出示形如“1+3+7+9”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进行解答。3、在此类题型的基础上,出示蓝红正方形的题目,引导学生使用总结出来的方法进行解答,并根据学生理解情况,安排小组讨论。4、出示火柴棍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总结出来的方法进行解答,并根据学生理解情况,安排小组讨论。四、检测诊断,总结评价。1、拓展延伸2+4+6+8+10+12+14+16+18+20=()规律:从2开始的n个连续偶数的和等于2、练习二十二P109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