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定位及建设模式研讨本篇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定位与建设模式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建设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完善原有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以及进一步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保障与支持力度等,以期能够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一些参考意见。【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1高校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准确定位高职院校是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和输送优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社团更加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建设定位,将一切管理活动都建立在服务于培养高职人才的基础之上。首先,学生社团要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实践活动的平台,让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其次,学生社团还要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内容丰富且趣味较强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社交能力的同时增强专业课程的吸引力;再次,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社团有别于其他本科院校的社團,所以不能够将其单纯的定位于基础的学术研究层面中,而是要将更多的内容重点锁定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操作技能水平上;最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尤其是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出现脱离现实与集体的情况,从而经常会影响到整个社团专业性的提高。基于此种情况,学生社团的管理者要掌握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度,一方面要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保留他们的个性爱好,一方面则要对学生展开正确的引导与积极的帮助,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设目标在拥有了基本的准确定位以后,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当将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风气设为最主要的社团建设目标。学习风气的建设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项重要系统工作,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教学能力、校园的日常管理以及校园的文化建设等等。由于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均处于中下游的水平,并且还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很容易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且自由散漫的情况。如今,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虽然都在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原有的管理模式,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却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管理效果。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水平在社团中得到较好的锻炼,争取将社学生团建设成学生的第二学习课堂。3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3.1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完善原有的管理机制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将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设置为整个管理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同时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社团建设实施计划;其次,社团联合会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结合学校的管理与发展经验来对原有的社团管理办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同时要严格按照社团退出机制来进行操作,将那些尚未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社团做出降级或解散处理,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规范性;再次,校方的管理者还要建立起良好的奖惩制度,要经常性的针对一些表现优秀的社团与先进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通过此种方式来调动起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尝试将社团活动纳入到学分制度中,让学生可以享受来自于社团活动中的加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正规化。3.2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工作指导,严格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方向来夯实学生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类社团活动当中;其次,要经常性的更新社团的活动内容,同时要将社团活动与专业课程紧密的关联到一起,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要改革社团活动的表现形式,在社团活动中适当的加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最后,要重点突出学生在社团建设中的主体地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