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四化”路径探析摘要:研究生德育工作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诸多挑战并存、实效弱化的现实困境下,通过“基地化、项目化、网络化、制度化”的具体实施,可以有效创新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载体、途径、手段与方法,健全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这对于破解现实困境、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研究生;德育;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20)02-0109-05研究生德育是指高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研究生群体施加系统影响,以培养研究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道德行为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1]。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化、低龄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研究生自身能否健康成长,而且也将影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2]。然而,目前高校的研究生德育工作不仅存在特色不明、德育断层、德智失衡、知行分离等实效弱化的问题[3],而且也存在德育渠道与内容单一、德育方法有效性不足、德育考评体系不够全面[4]等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探索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基地化、项目化、网络化、制度化”的实施路径,以促进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一、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现实困境1.研究生德育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目前,高校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基础与本科生的德育工作相比,仍显得相对薄弱。一是载体不多。部分高校除了研究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外,日常开展的研究生德育活动较少,专门的研究生德育基地、工作平台等载体的建设更少。二是途径不广。部分高校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为主要途径,而凸显研究生个性化与现实需求的社会实践、网络德育、党建等途径的开发利用较少或收效不大。三是方法不新。不少高校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堂灌输式、辅导员和导师的经验说教式、文件精神传达式等为主要方法,而体现研究生主体性的互动式、疏导式、项目运作式等方法运用不多。四是特色不明。部分高校没有突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和时代性,而是把研究生德育看做本科生德育的简单延伸,照搬本科生德育工作的模式、理念和方法,从而导致研究生德育工作目标不清晰、特色不鲜明,也难以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体系[3]。2.研究生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目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国际化不仅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也使德育工作的环境产生了新变化。如,在德育目标与内容上,不仅要加强研究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的中国情怀、民族气节,而且也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力和放眼世界的胸怀[5];在德育环境上,国际化不仅使研究生身处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环境之中,而且使德育工作的实施环境由单一的国内演变为国内国外兼而有之,甚至由实体环境向虚拟环境转变[6]。这些新要求、新变化无疑给研究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二是网络时代的挑战。从近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可以推断,目前高校研究生中的网络普及率已达90%以上。在这种高普及率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如下现实:网络信息内容的开放性、隐蔽性、多元性容易导致研究生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隐匿性容易导致研究生的网络行为“失范”;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容易导致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变化,使德育工作者和导师的教育权威性下降等。所有这些,都增加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与工作的难度,也对德育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新要求。三是研究生现存问题日益增多的挑战。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研究生群体的生源结构复杂、培养类型与层次各异、年龄和阅历差距较大等特点日益凸显,研究生在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由此导致的心理问题、行为“失范”、道德缺失、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