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意义及进程思考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相互融合,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在校师生的价值体现,主要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影响,作为师生的思想向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却一直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加强校园文化的可控性,还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加深其对高校发展的影响。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5-0262-02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场所,能够更好地拓宽主渠道,筑牢主阵地,真正发挥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一、高校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其功能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亚文化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在高校环境中,校园文化渐渐形成并得到快速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体现了其自身的功能性,主要可以增强高校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对其思想进行一个规范。高校文化的自身功能性体现在很多方面:(1)陶冶功能。氛围对于高校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氛围在高校一直是师生灵魂的寄托之所,良好的文化氛围在隐形中带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让高校师生的灵魂得到陶冶,在高校环境中找到一份文化的冲击感。其实,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体现出来的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冶功能主要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递,使得在文化传播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心灵深处被陶冶的灵魂。高校环境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规范,使得更进一步地宣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2)凝聚功能。高校的校园文化在建设时就具备了凝心聚力的特殊功能。高校校园文化一直都是自身校园历史、校园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和教师理念追求的整体方向。高校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深深吸引着高校师生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激励功能。高校的文化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主体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形式在环境的烘托中,非常有利于激励师生更加发奋图强,让师生沉浸在这种积极的正能量中,将爱国主义在无形中传递给在校的师生。在一些英雄事迹中,学生可以更容易抒发爱国情怀,于是去感悟爱国和奋斗的重要性。在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更应该被激励,帮助高校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融合的重要意义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拥有显著成绩。促进大学生在高校阶段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高校就应该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高校文化建设需要以物质作为基础,充分体现高校物质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物质体现更高的精神追求。物质文化实际上还包括,高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服务设施的建立。加强对高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附属医院等设施的建设,发挥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体现物质文化在高校中的价值体现,同时增强了高校师生的归属感和主人翁地位。2.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日趋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的校园制度建设就是规范在校师生行为的关键,也是一所高校能够发展的首要因素,制度对于高校而言就是助推力。一个完整的高校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整个高校校园建设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强化依法治校的力度,提高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高校的人文发展,同时也让在校师生受到了一些思想的熏染。同时,高校还应该积极完善不合理的制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以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方向,建立有利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