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2.联系农业、工业、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3.结合大气保温效应原理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全球气候变化阅读教材P83~P84“全球气候变化”,填写下列知识。1.地球上气候变化特点地球上的气候一直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的。2.阶段教材梳理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阅读教材P84~P8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填写下列知识。1.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直接影响着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2)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4-2-3古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据图分析:(1)图中两条曲线高低变化之间有何关系?(2)你能推测公元前8000年左右我国气温的高低吗?(3)按照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今后黄河流域还有可能普遍栽桑养蚕吗?提示(1)虚线上升阶段,表示雪线升高,气候变暖,该时期实线往往也高;虚线下降阶段,表示雪线降低,气候变冷,该时期实线往往较低。(2)公元前8000年左右,挪威的雪线高度低,说明气温低,我国的气温也应较低。(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黄河流域气温升高,有可能普遍栽桑养蚕。2.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近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农业北半球温度带北移,热量条件更有利于作物生长;高纬度地区变暖,降水增加,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热带半干旱区作物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粮食生产潜力降低。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工业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减少;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获得广阔的市场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使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加重②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夏天持续高温,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增加疾病的发病率,使疾病的传播范围增大。③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④【图表解读】2.读教材图4-2-6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据图分析:(1)我国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如何应对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局面?提示(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广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大增,土壤水分减少。(2)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培育耐旱的作物品种,减少水分的消耗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预习效果自测]读挪威雪线高度和中国温度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1~2题。1.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A.1470~1520年B.1620~1720年C.1840~1890年D.1910~1950年2.图示公元元年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移C.热带范围扩大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解析第1题,由中国温度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曲线可知,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1910~1950年气温在距平线以上,气候处于温暖期。第2题,图示公元元年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处于相对寒冷时期,可能出现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的现象。答案1.D2.D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图甲)。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图乙)。据此完成3~4题。3.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4.针对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①植树造林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第3题,从材料描述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两图所示现象均与全球变暖有关。第4题,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答案3.D4.B探究点全球气候变暖【案例探究】据在南极考察的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