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我国企业绿色会计实施的现状及对策1.立题依据(包括研究背景、理论依据及立题意义)(1)研究背景从工业革命发展至今,在这200多年的历史进程当中,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也随之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但由于一味的发展经济,忽视了周围环境这一客观因素,社会资源产生了严重的浪费。为了追求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开始大批量的开采自然资源,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从而相继出现诸多自然灾害。能够发现,社会文明在不断演进的同时,是以严重的生态破害为代价的。所以,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逐渐重视起全人类的自然环境,这已经成了全球各地学者普遍探讨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发达地区每年投入到环境治理上面的成本要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5%,据环保局数据显示,中国在2017年因为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的经济赔偿总共涉及到360亿元,因生态环境问题所投入的经济赔偿更涉及到500亿元。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想合理的分配自然资源,就必须要改善自然环境,并针对当前的形势特点,由此提出了绿色会计制度。(2)理论依据在我国,西方国家在绿色会计的学术研究起步相对早与我国。1971年,学者比蒙斯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一文。据此后两年,另一学者马林相继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一文。这两文的发表也正是绿色会计课题研究的开始。至今,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多数有效的研究成果。更早期时,会计研究学者便提出了生态会计理念,即循环经济。例如StefanSchalteggerandRoger出版一书:《当代绿色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该作者在书中详细分析了绿色会计与生态会计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同时设计了一套较为健全的绿色会计体系。在联合国1992年的环球发展大会上通过了包括“决策中将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议程,而建立绿色会计体系的相关问题也在这一过程中被提出。Ulmann在1976年提出了一个公司绿色会计系统(CEAS)的概念。它是一个相对较早和完整的对绿色会计框架进行研究的系统,利用传统会计的资产负债表来表达其与生态资源有关的投入和产出关系。而学者Dierkes和Preston都在1977年对环境成本进行研究,发现了税收政策、主体识别和污染排放费增收在环境状况下会对成本产生影响。学者Mathews在1984年认为私人成本和公共成本应计入核算中,该做法有利于消除外部成本问题,并解决环境问题,是较早研究环境成本的学者之一。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会计工作者也开始探究绿色会计,但相较与发达国家,我们对绿色会计整体关注度仍比较低。而随着近几年来环境问题加剧的出现,绿色会计才逐渐受到我们的重视,随着绿色会计的关注度在我国的不断升温,我国在绿色会计的研究领域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我国,对环境数据的披露深究大体集中内容方式上。研究者在披露方式上存在两个层面:一是在绿色会计报告上增加特殊财务报表、附注以及个体情况说明书等,披露自然环境在会计工作上的影响,另一种是不同于传统会计,而特殊编制一整套相对于绿色会计适应的财务报告,包括披露因环境问题导致财务影响体现对环境绩效的反作用,并提出环境问题的对策。第一种是在常规会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第二种是相对独立地披露企业绿色会计报告。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学者的注意力开始将逐步转移到西部,希望在西部大开发实践中落实绿色会计。早在2003年学者周一虹就认为在西部推行绿色会计会给我国绿色会计系统的带来重大机遇。更早时间,黄静研究者对某些特殊行业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总结了绿色会计在传统煤炭行业中进行环境保护的成本与收益课题。通过对特殊的具体的应用进行探究,更便于绿色会计在经营活动中落实其基础理论,进而促进绿色会计在国内的扩展。(3)立题意义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的现状下,开始对环境保护提出强烈需求的前提下,文章一开始先探讨绿色会计理论,通过归纳分析了绿色会计的含义和其特殊的计量方式,以及分析了绿色会计实施的必要性。综合描述国内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情况,具体有三点:(1)法律法规需更加完善健全;(2)企业对绿色会计不够重视;(3)绿色会计缺乏人才储备。最后是提出对我国企业发展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