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春秋时期(1)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诸侯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频繁发生,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争霸战争: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2.战国时期(1)分封制崩溃: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王”;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2)诸国变法:各国纷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3.秦的统一(1)过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2)意义: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深化探究]探究点关于“鼎”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材料《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思考西周时鼎有何象征意义?楚王问鼎的故事实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问鼎说明楚庄王随着势力的强大,已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事实上反映了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趋壮大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确立皇帝制(1)皇权至上:改称“皇帝”,总揽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2)皇位继承制:“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一种体现。2.确立中央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1)职权: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2)关系: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3.确立行政区划:地方实行郡县制(1)由来:起源于春秋后期;秦统一后秦始皇坚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2)设置:秦代的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皇帝的命令可以直达百姓。(3)特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4.巩固统一的措施(1)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2)制定的秦律细密、严苛,实质是维护统治的工具。[深化探究]探究点1皇帝制度的特点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思考据上述史料归纳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答案皇帝制度下皇帝独尊,皇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皇权至上,不可僭越。[深度点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VS“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随着分封制的实施,周天子取得了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主要反映了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重点精讲]秦代三公九卿制度有何特色?(1)三权分立——三公分掌政治、军事及监察大权。(2)位高权重——三公秉承皇帝意旨,总领文武百官。(3)内外兼管——九卿负责管理国家(政府)事务,亦兼管皇室事务,职权混淆。(4)不得世袭——秦代百官全由皇帝任命。[易混易错]“秦始皇创设的郡县制继承发展了分封制”这一说法正确吗?不正确。首先,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即郡县制并非秦始皇所创设。其次,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并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与发展,而是否定,这主要由于郡、县的长官是皇帝任命的不能世袭,而分封制下的受封者的爵位和领地是世袭的。探究点2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材料思考据图表归纳说明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显著特点。答案(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室服务的。三、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