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考查的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基因工程及应用1、2、3、54、69、10人类基因组计划7、8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是()。A.质体B.染色体C.质粒D.线粒体解析根据作为载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基因工程中经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及动植物病毒等。答案C2.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正确的是()。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的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解析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虫棉,导入能够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将编码毒素蛋白的目的基因通过与质粒重组并通过质粒运载进入棉花细胞,并在棉花细胞中表达,达到培育抗虫棉的目的。答案C3.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A.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B.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mRNA解析考查目的基因的获取途径。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就能确定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因此,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在体外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基因。答案B4.自从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已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转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诞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应运而生。下列关于基因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基因植物的果实或其他部分作为食物可能会引起食用者产生不良反应B.转基因植物可能与它们的近缘野生种发生自然杂交,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增殖的污染D.为了防止转基因的扩散,在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植物时,必须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解析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外源基因,这些外源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殖,并可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扩散。答案C5.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害虫,体内酯酶的活性很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并将其导入细菌体内。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导入基因能不断地得到表达。该成果在环保上的意义是()。A.用于杀死害虫B.处理农田污水C.保护害虫天敌D.促进植被生长解析本题考查DNA重组技术的相关知识点。由于酯酶能分解有机磷农药,因而不可能用于杀死害虫,更不是为保护害虫天敌。有机磷农药容易残留在农田中,造成污染。答案B6.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复制D.基因分离解析目前,除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外,还可利用诱变育种或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其他节水高产新品种。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变异原理的理解。应用重组DNA技术,人们可以把某个目的基因通过载体送入生物细胞中,并且使新的基因在细胞中正确表达,从而达到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目的,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除了转基因技术外,利用杂交育种或诱变育种的手段也能培育新品种。答案B7.科学家已拉开后基因组时代的序幕,后基因组时代主要研究()。A.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功能B.DNA复制C.转录和翻译D.基因突变的原理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研究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后基因组时代又称蛋白质组时代,主要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功能。答案A8.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中,科学家认为:人类基因组全部DNA约有31.6亿个碱基对,估计基因的碱基对数目约占全部碱基的10%。这里所说的基因是指()。A.编码区与非编码区B.外显子和内含子C.蛋白质编码基因D.起调控作用的基因解析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所指的基因均指蛋白质编码基因即结构基因,每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内部结构分为编码区与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又分为若干个外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