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立志做好老师演讲稿精选按照教育局党委统一安排和要求,在全校党员干部及教师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深化,对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党性观念,破除"四风"转变作风,担负政治责任、完成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我参加培训、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认识和体会,结合学校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依法治教、廉洁从教"及教育管理提升年活动,从三个方面讲践行"三严三实",立志做好老师。一、学深悟透"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1、明白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三严三实".习近平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之后又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和高度认同。"三严三实"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2、领悟内涵。"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思想汇报专题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彰显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强化党的意识,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时刻做到公私分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越轨、不谋私。第1页共3页严以律己,就是要加强自我修炼,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心存敬畏(怀有敬畏之心,敬畏权力、敬畏信仰、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手握戒尺,慎独慎微(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不放纵、谨放得意忘本,保持一身正气,做到为政清廉,廉洁从政、廉洁从教。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出于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对家长负责,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深入科室、年级组、班级,了解情况,知实情,接地气,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三严三实"的核心思想,那就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二、认真查摆学校"不严不实"具体表现1、明白"十不十欠"内容。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1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郭庚茂在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暨动员部署会上以"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做焦裕禄式好干部"为题,郭庚茂在用"三严三实"这把尺子来衡量,用焦裕禄精神这面镜子来对照,一些领导干部"不严不实"问题还比较突出。归纳出"十不十欠":信仰不牢,精神之钙欠缺;党性不纯,自身修养欠缺;范文写作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欠缺;事业观政绩观不端正,求真务实欠缺;为官不为,职业精神欠缺;不敢触及矛盾,扶正祛邪勇气欠缺;不守纪律,规矩意识欠缺;精神不振,工作激情欠缺;做人不正,官德人品欠缺;为政不廉,秉公用权欠缺。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严重危害决不能低估。解决不好,不仅会使已经取得的作风建设成果前功尽弃,还会破坏政治生态、败坏党风政风、带坏社会风气,进而损害党的肌体健康、第2页共3页贻误党的事业发展、危及党的执政根基。2、学校"不严不实"具体表现:在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学校大力整改了一些"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党员干部呈现出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