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编钟理解生字、新词juān镌刻:雕刻。xiè拆卸:拆解。lián泪水涟涟:形容不断流泪的样子。(泪流满面泪如雨下热泪盈眶)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是古人把不同的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钟架上面而制成的。通过用木槌敲击来演奏乐曲。既可以用于独奏、合奏、也可以为歌舞伴奏。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请看下面课文结构图编钟历史由来(1)基本情况(2-6)重要价值(2)演奏效果(5.6)主要特点(3.4)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的价值。(用横线画出文中原句)1、“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全、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2、这套编钟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全文的中心句.读课文,围绕下列问题讨论:1.曾侯乙编钟有哪些特点?2.曾侯乙编钟有什么价值?曾侯乙编钟的价值:1、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2、恢宏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曾侯乙编钟的特点:造型设计精巧音乐性能良好“曾侯乙编钟”的三次演奏第一次奏响:1978年1978年8月1日。建军节。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日下午,历史上的第一场,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在驻随炮师某部礼堂举行。这是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重新向世人发出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首次奏响编钟应该敲什么曲子?作为音乐会主持人的谭老反复思考决定曲目要表现“古今中外”。于是,音乐会发《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反映共产主义的《国际歌》乐曲落幕。音乐会持续了两个小时,演出结束时,听从竟一时“痴迷”,停顿数秒,才掌声雷动,许多人泪水涟涟。第二次奏响:1984年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创作曲目《楚商》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第三次奏响:1997年1997年,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大型交响乐《天·地·人》时,由国家特批再次敲响了编钟。拓展练习1.用一句话赞美编钟。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3.有感情的朗读《编钟赋》课堂小结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创造了中国古代一钟双音的神奇;它有着最好的音乐性能和非凡的音乐效果;它是中华名族的又一瑰宝;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才能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