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班级管理中幼儿文明礼貌用语习惯养成的探索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时期,也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正如洛克的白板说,这时的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任由环境以及我们成人来渲染和涂抹。那么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幼儿园里,在各个不同的班级里面,有些孩子很主动的和客人老师问好打招呼,显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而有些孩子却要经老师的再三提示,才腼腆的和客人问声好。因此,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显得十分重要。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在说礼貌用语方面普遍显得不够主动,当父母在场的时候有的甚至不愿意说;平常情况下需要老师的提醒才会说,多数幼儿不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用语;父母本身也不注重这方面习惯的培养,更不要说孩子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小班进行了幼儿文明礼貌用语习惯培养的探索,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更能有效地开展,使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受益,也使我们的幼儿受益终身。一、利用幼儿日常活动,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幼儿年龄虽小,但幼儿期正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一个人只有在幼儿时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举止,将来才能在一个物质充裕、精神生活丰富的和谐社会中,塑造自身高贵的品行。在幼儿日常学习、生活与交往中,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幼儿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有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在各个环节渗透礼貌用语的学习。比如在教师递给幼儿早点、书本等物品时,幼儿要说“谢谢”;在不小心碰到同伴时,幼儿要说“对不起”等。教师用故事、动作、儿歌、绘画以及发生在幼儿身上的真实案例等形式来教育幼儿,刺激幼儿大脑对这些事物的印象,使之影响自己的语言表达,形成良好的礼貌用语习惯。幼儿良好的礼貌习惯的养成光靠说教还是不够的,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幼儿礼貌习惯养成的情景,引导幼儿在相应的情景下说出正确的礼貌用语。如教师为了帮助幼儿正确学习与使用“对不起”、“谢谢”等幼儿比较容易混淆的用语,设计出“我有甜甜小嘴巴”、“有用的小嘴巴”等相关主题活动,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来更好地巩固与掌握。针对小班幼儿思维的形象性,教师邀请大班的哥哥姐姐协作以表演的形式告诉弟弟妹妹如何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小班幼儿通过其中的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与感受不同的情境下应该说不同的礼貌用语。幼儿辨别对错的能力比较弱,但是他们对来自大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要,对幼儿自觉说出的正确的礼貌用语应及时地给予肯定。正如罗森塔尔效应显示:一个孩子经常被看成怎样,经常被说成怎样,经常被怎样对待,那么不久之后,他的将来也会变成那样。对幼儿正确的行为应以正面的强化来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二、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的楼梯、过道等地方,结合我园的社会特色,布置以“动物礼貌用语”为主题的墙饰,因为这些地方幼儿经常过往、教师也随机可以引导幼儿,讲述上面的礼貌用语,加强幼儿对用语的深刻认识。幼儿的良好行为首先还在于教师和家长的行为影响。幼儿时期思维形象化,榜样作用力大,视觉是永远领先于听觉的,言传的同时更要有身教的典范。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大人必须首先要做到。我园教师在接待幼儿入园时都会互相问早安:“早上好”,离园时问“再见”。家长在要求幼儿说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先和教师打招呼呢?教师在请求同事帮助时有没有先说“请”?在接待家长和来园的客人有没有做到热情有礼貌?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群体中同伴之间同样发挥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纲要》指出: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