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真谛演讲稿2009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爱是教育的真谛----《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本书,以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体现出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乡国之恋,令我不由得被感动。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爱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第1页共3页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爱的故事”,感受和体验爱、学习付出爱。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还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实的爱、深厚的爱。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第2页共3页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