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民歌之旅》教学案例执教老师:龙海燕一、案例背景: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欧洲民间音乐丰富多彩,不同区域的民间音乐既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呈现出多元和多样性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比较完整地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的全貌,在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切入,结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音乐富于体验、充满情感、激发想象的功能,培养学生更喜爱优秀外国民族文化的良好品质。二、设计思路:《欧洲民歌之旅》是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世界民族之声》里的内容,我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及课容量将内容集中缩小为欧洲民歌范畴,所以我将课题改为《欧洲民歌之旅》,这一课我重在运用聆听、感受、体验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构建起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氛围。1、巧设游戏情境,以导游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音乐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一上课,我以导游的角色欢迎学生参加欧洲民歌旅游团,并为了活跃旅游途中的气氛让学生做了一个五分钟的欧洲知识游戏接龙。这个五分钟的知识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下面的民歌之旅做了铺垫。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通常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的能力,但其思维方式比较感性。因此本课教学选取了音乐旅游的方式,将课题定为“欧洲民间音乐之旅”,使教学充满趣味。在音乐旅游的过程中,学生体验欧洲各国民间音乐,接触欧洲各国人文风情,形成对异国文化艺术包容的态度,积累健康向上的审美体验。2、听动互补,分层展示。音乐是感受的艺术,又是传递情感的媒介。教学中,我充分考虑了如何以积极有效的审美感知方式引领学生体验音乐。比如在欣赏西班牙民歌《美丽的西班牙女郎》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我让学生利用自制乐器---沙锤来模仿西班牙民歌的伴奏乐器响板或铃鼓来配合老师的演唱击打三拍子的拍点,这样既让学生充份感受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又使得学生对西班牙民歌的热情奔放的民歌特点体会的更加深刻,同时学生还动起来了使动与听巧妙结合,形成互补。然后采取小组展示、男生、女生等不同层面的展示,让学生在体验西班牙民歌的炽烈奔放中理解音乐艺术魅力,理解欧洲音乐博大精深,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各个国家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歌、乐器与舞蹈。音乐教学要以听觉为先导,动觉、视觉积极介入。在“旅行”到欧洲意大利时,播放优美的合唱曲《桑塔露琪亚》,同时放映一组老师亲身拍摄的意大利风景照,使学生感觉音乐美的同时也享受着摄影艺术之美,可谓是动静的完美结合。然后,每位学生用自己优美的歌声来学唱歌曲,并且进行横排、纵列等不同人员之间的小组演唱比赛,小小的竞技活动,提高了兴趣,感受着歌曲之美,想象着美丽的意大利风光。3、设计音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本课我从一开始就采用多媒体创设音画情境,直观形象,展现出欧洲各国的风景图片、有历史及人文风情的图片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和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几个国家的民俗风情时,我总先用幻灯片展示出一系列有关的风光图片,并配上相应的民间歌曲及教师亲切的声音介绍与图片相关的民俗风情,让学生欣赏之后,引导学生去了解各国的民间歌曲的特点,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自己真的来到这个国家旅游了一番,这样令人舒服的音乐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欧洲民间歌曲的探究欲望,这也是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参与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