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基础巩固1.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答案C解析“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其产生根源是经济根源。这一论断与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相吻合。2.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中世纪所谓“圣像图”绘画有着明显的区别。文艺复兴主张人性,重视人的价值,这在绘画方面的体现就是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3.普列汉诺夫说:“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的修道院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这是因为拉斐尔()A.以画圣母像闻名B.所画的圣母像神情严肃,高不可攀C.拿着圣母像与基督教的修道院战斗D.所画圣母像洋溢着母性的慈爱与幸福答案D解析本题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拉斐尔的画像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针对宗教中的画像庄严、肃穆、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则洋溢着现实主义即“世俗”母性的慈爱与幸福。B项是宗教中的圣母像,A、C两项不符合材料要求。4.“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C.“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D.“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答案C解析题干强调对生命热爱、同情和敬畏,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A项是一种独裁思想,排除;B项宣扬教皇权力,与人文主义背道而驰,排除;D项是唯物主义思想,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5.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皇权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心意思是宗教改革后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这就向教皇的权威提出挑战。故正确答案为D项。6.马丁·路德宣称:“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A.世俗政权主持宗教仪式B.教会有权解释《圣经》C.消除了教皇与世俗的隔阂D.国家政权应该高于教会答案D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显然教皇等一切权利也要接受世俗权力的控制。能力提升7.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1438年”,A选项是古代希腊,排除;宗教改革开始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排除C项;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排除D项,答案选B。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