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静态指标分析法(一)一、填空题1、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值(指标)主要有、和。其中和用于测度品质数据集中趋势的分布特征,用于测度数值型数据集中趋势的分布特征。2、标准差是反映的最主要指标(测度值)。3、几何平均数是计算和的比较适用的一种方法。4、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不等时,要比较其数据的差异程度大小,需要计算。5、在测定数据分布特征时,如果MMeX0,则认为数据呈分布。6、当一组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悬殊较大时,用他们工资的比其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全部工人工资的总体水平。二.选择题单选题:1.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A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B时点总量指标和时期总量指标C时期总量指标和时间指标D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2、某厂1999年完成产值200万元,200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了231万元,超额完成()A5.5%B5%C115.5%D15.5%3、在同一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变量值)比较大的次数较多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A接近标志值小的一方B接近标志值大的一方C接近次数少的一方D接近哪一方无法判断4、在计算平均数时,权数的意义和作用是不变的,而权数的具体表现()A可变的B总是各组单位数C总是各组标志总量D总是各组标志值5、1998年某厂甲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520元,乙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540元,1999年各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甲车间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由原来的40%提高到了60%,则1999年两车间工人的总平均工资比1998年()A提高B不变C降低D不能做结论6、在变异指标(离散程度测度值)中,其数值越小,则()A说明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说明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C说明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说明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7、有甲、乙两数列,已知甲数列:07.7,70甲甲X;乙数列:41.3,7乙乙X根据以上资料可直接判断()A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大B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大C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D不能直接判别8、杭州地区每百人手机拥有量为90部,这个指标是()A、比例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9、某组数据呈正态分布,计算出算术平均数为5,中位数为7,则该数据分布为()A、左偏分布B、右偏分布C、对称分布D、无法判断1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B主要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C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也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D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有关,也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11、已知一分配数列,最小组限为30元,最大组限为200元,不可能是平均数的为()A、50元B、80元C、120元D、210元12、比较两个单位的资料,甲的标准差小于乙的标准差,则()A两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乙单位C乙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甲单位D不能确定哪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13、若单项数列的所有标志值都增加常数9,而次数都减少三分之一,则其算术平均数()A、增加9B、增加6C、减少三分之一D、增加三分之二14、如果数据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A开口组B闭口组C等距数列D异距数列15、计算总量指标的基本原则是:()A总体性B全面性C同质性D可比性16、某企业的职工工资分为四组:800元以下;800-1000元;1000—1500元;1500以上,则1500元以上这组组中值应近似为()A1500元B1600元C1750元D2000元17、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是()A选择分组变量和确定组限B按品质标志分组C运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D善于运用复合分组1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A230B260C185D21519、分配数列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这种分布的类型是()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J型分布D倒J型分布20、要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开支情况,最合适的调查方式是:()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2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5元和6元,而平均工资分别为3000元,3500元则两企业的工资离散程度为()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一样的D无法判断2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取决于()A变量值B频数C变量值和频数D频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