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题与文意理解题文言文翻译技巧字字落实,留删换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名词。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即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句中表停顿或起结构作用的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怅恨久之偏义复词中的衬字:不宜异同换:古代的单音词、古今异义、通假字及今已不用的字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文从句顺,补调贯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量词、分数省略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介词结构(状语)后置贯:指文言语句中带修辞的(如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秋毫不敢有所近刎颈之交客观题错误选项设置重点留?删?换!补!调(?)贯?主观题考点及采分点设置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核心:“换”虚词特殊句式省略句:“补”倒装句:“调”采分点:考点+流畅分真题精讲2009高考重庆卷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於林,犹恐其不高,复巢於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於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以博财物耶博:增加B.禄秩优厚秩:品级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D.事觉自死觉:败露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3分)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④愚者多财生其过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⑥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4.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文意理解题如何把握文意理解题?翻译题+社科文张冠李戴04北京: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