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适莽苍者,三餐而反B.此小大之辩也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C.旬有五日而后反小知不及大知D.而御六气之辩而征一国答案B解析B项,“辩”通“辨”,分辨;A项,“冥”通“溟”,海;“反”通“返”,返回;C项,“有”通“又”;“反”通“返”,返回;“知”通“智”,智慧;D项,“辩”通“变”,变化;“而”通“耐”,才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答案C解析C项分别为“全”“抬起”“考”“举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众人匹之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答案D解析A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B项,“果然”,古义为“很饱的样子”;今义为“表示(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虽然”,古义为“虽然这样”;今义为“转折关系连词,与‘可是、但是’相呼应”。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后乃今将图南不过数仞而下B.彼于致福者水击三千里C.适莽苍者《齐谐》者,志怪者也D.怒而飞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答案B解析A项均为名词作动词;B项“致”为使动用法,“水”为名词用作状语;C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D项均为形容词作动词。5.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故曰:至人无己,,。(4)若夫乘天地之正,,,彼且恶乎待哉?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二、文本训练(课内)(15分)阅读课文后两段,完成6~9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菌不知晦朔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发:毛,文中指草木。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D.此亦飞之至也至:最高限度。答案C解析C.绝:直上穿过。7.宋荣子为什么要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B.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C.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德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一样所见甚小。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答案C解析“自鸣得意,和斥一样所见甚小”不对,宋荣子嗤笑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B.生命极短促的朝菌、蟪蛄,它们一个活不到一天,一个活不到一年,与冥灵、大椿相比,何足道哉。C.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就如朝菌、蟪蛄同冥灵、大椿相比吗?他的寿命是很短的,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了吗?D.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论点。答案D解析D.目的是论证“小大之辩”。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分)译文:(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3分)译文:答案(1)况且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奋勉,全社会的人都非议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沮丧。(2)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虽然这样,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三、类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