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和橡皮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探索,让学生认识弹力。2、认识测力计,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及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认识什么是弹力。2、正确使用弹簧秤。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导言:上课(生:老师好)同学们可真精神!请坐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实物:圆珠笔)看看谁的表现好,礼物就送给谁。你坐得可真端正,可见是班上最守纪律的孩子吧!奖励你一支!你也不错,能给大家说说怎么使用这支圆珠笔吗?(生答)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真奇怪啊!是什么物体使笔芯能上下移动呢?(生答:弹簧)同学们可真厉害!大家再想想,还有什么物体也具有弹簧这种特性呢?(抽三四个学生回答)。★同学们可真善于观察,这节课我们就以弹簧和橡皮筋为例(板书课题:2.弹簧和橡皮筋),好好研究它们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秘密?(点击课题)二、认识弹力★听说几位爱科学的孩子也来到了这里(出示课件:几位学生玩弹簧图)瞧!他们正在用哪些方法研究弹簧和橡皮筋的秘密呢?★抽个别学生回答。★大家动脑猜猜看,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弹簧和橡皮筋,可能会有什么发现?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各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同学们,想亲自体验一下吗?(想)那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你们喜欢的方法玩一玩弹簧和橡皮筋,看看它们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秘密?★各小组用自己的方法玩弹簧和橡皮筋,师巡视。★小组汇报。★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玩弹簧或橡皮筋时,它们的形状变化相同吗?所产生的力的方向一样吗?(出示课件:实验要求)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要求再玩一玩弹簧或橡皮筋)。★师读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听。★各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再次玩弹簧或橡皮筋,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出示课件:手压弹簧图)小结受力后的弹簧不仅变形了,并能产生一种力使它恢复原来的形状,所产生的这种力的方向与我们手用力压弹簧的方向是相反的,我们把它叫反作用力。★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不能把你们做的实验,根据自己所说的,画下来呢?(生答:能)★提出要求:请组长拿出实验表(一),小组合作画出弹簧对手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以及弹簧形状的变化,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各小组成员通过实验完成实验表(一),师巡视。★小组上台展示实验表(一),并说出为什么这么画的原因?★小结:通过各小组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像弹簧和橡皮筋这样,变形后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所产生的力,我们把它叫弹力。★弹力的单位是什么呢?用什么符号表示?请个别学生回答,师板书(单位:牛顿(N)表示)。三、认识和使用测力计(一)认识测力计★弹力到底有多大?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那么弹力用什么来测量呢?(生答:测力计)★(出示实物:平板测力计和圆筒测力计)测力计有平板测力计和圆筒测力计等,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平板测力计,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认真观察平板测力计。★抽学生说出平板测力计的组成部分。★师小结。(出示课件:平板测力计的组成部分)(二)掌握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人们利用弹簧的弹力制造了测力计,那我们怎样正确使用它呢?你们想知道吗?(生答:想)★(出示课件:方法步骤1):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桌上的测力计,它只能测量多少牛顿的力?能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为什么?★抽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方法步骤2):请同学们竖直提起测力计,观察指针位置是否指零,否则请把它调节到零位。★小组合作调节指针位置。★(出示课件:方法步骤3):学生认真听。(三)正确使用测力计:★为了测量力的大小,我们用钩码做实验,钩码上有个数字50,表示一个钩码有多重呢?(生答:50克)★让学生用手惦量一个50克的钩码有多重。★一个50克的钩码能产生多大的弹力?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帮助老师测量一下。★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测量。★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评议,师小结。★一个50克的钩码能产生0.5牛顿的力,两个钩码、三个、四个„„同学们想不想自己通过实验去发现呢?(生答:想)★提出要求:(1)请组长拿出实验表(二),将小组测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