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制作人:审核人:高一生物组适用范围:高一使用日期:__________【课前小练】1.下列组合中,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块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一座岛上的全部生物③一个水塘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一片农田中的全部绿色植物和田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2.从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A.细胞生长B.细胞分化C.细胞代谢D.细胞增殖3.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该病毒能攻击和损伤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1)艾滋病是由引起的,该病毒破坏人体的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2)艾滋病病毒没有,只有寄生在人的细胞内,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由此说明【教学目标】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自主探究:根据使用低倍镜观察积累的经验,并参考教材P8图,小组讨论提出使用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重点难点】: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2.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步骤:取镜与安放:从镜箱中取出,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桌前略偏左。(1)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2)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变明亮(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1)选好目标:在下将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2)换用高倍镜观察:转动__________,移走低倍物镜,换上__________。(3)调节亮度:调节_________,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焦:缓慢调节__________,使物像清晰复原:使用完毕后,将显微镜恢复原状。3.高倍镜的使用方法:(1)转动反光镜使__________明亮。(2)在______倍物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____________中央,不需要提升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换上高倍镜后只能用_______准焦螺旋调焦。探究:a.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b.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后,为什么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高一生物学案4.物镜和目镜的特征比较如下表所示:镜头种类示意图有无螺纹镜头的放大倍数视野物镜有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里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目镜无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5.填表比较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与视野的关系: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细胞数量变化的计算(1)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这里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3)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①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②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7.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方向(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与实物相比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若观察的实物为“b”,则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应为“q”。(2)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移动装片时应按照同向原则。若物像偏向右下方,装片也应向右下方移动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探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实际物体呈什么方向运动?8.污物位置的判断视野中污物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可能——载玻片上、目镜上、物镜上。判断方法如下:移动污物移动——在载玻片上装片污物不移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在目镜上污物不动——在物镜上【课堂练习】1.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叶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A.目镜5×物镜40×B.目镜10×物镜15×C.目镜5×物镜10×D.目镜10×物镜40×2.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丙、丁无螺纹,丙较长。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