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社团凝聚力因素分析【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大学生社团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增强大学生社团凝聚力的对策建议。要打造社团的价值观和目标;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社团领导人的领导能力;优化外部环境。【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凝聚力;影响因素;对策一、引言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基于兴趣自愿结成的群体组织,这些组织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是大学生开展社交活动、提升素质的良好平台。凝聚力是组织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1]李海、张勉认为凝聚力是一个有浓厚集体主义特色的概念,是组织在追求其目标的过程中齐心协力并且保持一致的一种状态。[2]高绩效规范、高凝聚力,会产生高的效率。研究社团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好把握社团运行效率提高的路径。二、研究设计社团凝聚力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Black指出组织的规模大,那么成员间的互动机会少,凝聚力较弱;张勉将凝聚力影响因素归结到个体、团体、组织和社会环境四个层面上来。文章根据已有研究归纳了社团凝聚力的可能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会员、领导、社团、会员相互作用和外部环境五个方面。其中会员因素包括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性格、入会时间、服务时间、情感投入等;领导因素包括领导者个人魅力、领导方式、胜任力、领导者的更换及传承等;社团因素包括价值观、组织结构、社团类型、社团发展情况、活动效率效果、进入门槛、激励、需要满足情况;会员相互作用包括凝聚点会员数量、内部沟通、人际协作、任务协作、会员互补情况、内部冲突;外部因素包括积极、消极的外部环境和负性力量,如高转换成本。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X校的84个社团的195名会员。借鉴李海、张勉的组织凝聚力量表OCI,从个体、团体、组织三个维度,测量了社团凝聚力的现状。社团凝聚力的影响因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素以函数U=f(a,b,c,d,e)来表示。u为因变量,表示社团凝聚力。a、b、c、d、e为自变量,分别表示会员、领导、会员相互作用、社团、外部环境因素。U的大小由a、b、c、d、e共同决定。三、社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假设置信度为95%,显著性水平为0.05。共有28个影响因素,设第i个因素为“Xi”。提出原假设H0:变量Xi对社团凝聚力没有显著影响。表1为检验结果。表1社团凝聚力影响因素变量卡方检验近似sig值(*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变量Xi及卡方检验近似sig值独生子女0.1领导人称职0.000*内部冲突0.032*工作效率0.008*性格0.01*领导人更换0.236做有益的事0.043*活动质量0.007*协会干部0.01*领导方式0.02*社团机构0.114会费0.097担任工作0.037*核心人物0.000*社团类型0.507面试0.107入会时间0.505人际关系0.002*发展阶段0.036*内部激励0.038*每周用时0.047*娱乐活动0.006*社团地位0.006*需要满足0.021*领导人优秀0.000*沟通0.008*社团规模0.127外部重视0.042*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来自会员方面。会员性格对社团凝聚力有显著影响,性格开朗更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是否是独生子女对社团凝聚力没有显著影响。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性与非独生子女没有差异,担心往往来源于负面刻板映像;[3]加入社团时间对社团凝聚力没有显著影响,而投入时间却有显著影响。因为参加时间只是客观事实,而投入社团时间则是主观情感投入,投入时间越多,则对社团感情越深厚。第二,来自领导者方面。领导人是否优秀、是否称职、领导方式对社团凝聚力有显著影响。优秀的社团领导者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追随者;称职负责人的社团领导能够更好地组织活动,实现社团宗旨;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权威型的领导风格也会对社团的内部凝聚力产生不同影响;目前社团领导人一年一换,公开选举,所以领导人更换频率对社团凝聚力没有显著影响。第三,成员间相互作用。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社团内凝聚人心的核心人物、沟通、人际协作、任务协作、成员的互补性及内部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