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上的一天》教案大全昼夜交替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2.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培育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想的能力。3.培育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能力。4.培育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仔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关于太阳东升西落,日月星辰活动的课件)2.地球仪,大头针,电筒。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课件出示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2.问:学生看到什么?有什么问题?3.收集归纳学生形成的问题。二、推测假设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为什么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白天和夜晚会不断交替呢?2.学生根据已月的知识作出假设。3.师收集学生的假设。三、模拟实验1.师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明白其作用。2.学生做模拟实验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四、进一步推测1.在同学们猜想中你认为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哪种可能性。2.学生推测,沟通。五、阅读资料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六、沟通汇报七、课外延伸1.课后了解哥白尼的故事,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与同学沟通。2.了解更多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谁先看到日出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通过观察、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分析推理,探究生活在我国不同城市的人们谁先看到日出。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一天,需24小时,而且世界各地有时间差。2.通过联想生活经验和自身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缩短对学生科学探究的心理距离,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多媒体(世界时区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谈话:清晨,只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让我们度过阳光明媚的一天。有谁知道,生活在我国不同地方的人们每天迎来太阳的时间相同吗?他们谁最先看到日出?板书课题:谁先看到日出二、活动探究探究“我国不同的地方的人们谁最先看到日出”1.活动一: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的位置,并用大头针扎上作好记号。2.活动二: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1)提问:地球不停地自转,猜一猜生活在这几个城市的人们,谁会先看到日出?(2)学生猜想,汇报沟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讲述:到底是谁最先看到太阳呢?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吗?(实验)你们准备怎么做呢?分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4)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5)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老师观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小组上讲台演示。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第一小组:使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第二小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第三小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东向西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老师在同学做的时候配以简单的说明。)(6)提问:同学们,现在有了几种不同的做法,你们能就其他小组的做法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学生沟通汇报,老师评价:你们提的很好,可能第一小组有些心急忽略了这个小常识,其实在刚才的实验操作中就有同学犯了这样的错误,现在由大家自己提出来,反映了同学们的观察真细心啊。所以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动的。下面请每一组把手电筒固定好。3.活动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文中提供的资料讨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1)讲述: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请大家阅读第25面的资料,你能结合刚才的讨论,找到答案吗?(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和文中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方向。(3)沟通汇报: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三、迁移运用运用地球自转知识,根据北京的时间,推断夏威夷、纽约、雅典等地各自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