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寻根,做事,品韵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传承历史记忆、彰显办学特色、富有时代气息、深入师生内心的大学校园文化,对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北京建筑大学具有重大意义。要通过编撰校史、寻访“老人儿”、收集校史资料和实物,留住建大文化的“根儿”;立足实际,在精神、制度和文化层面做好文化建设的“事儿”;通过打造建大文化品牌,传播建大文化内涵和文化的“味儿”。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历史传承文化内涵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主要源自于其深厚的文化。北京建筑大学在近80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勤奋拼搏、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传承中国建筑文化”的本质底蕴与文化基因。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学校实现了新校区建设工程、申博工程、更名工程“三大工程”建设的新突破,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学校进行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的过程中,形成传承历史记忆、彰显办学特色、富有时代气息、深入师生内心的大学校园文化,对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具有重大意义。追根溯源,留住建大文化的“根儿”北京建筑大学的办校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作为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土木工程学科之一,学校的初建体现了近现代仁人志士的实业兴邦之梦。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学校始终以“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培养城乡建设领域优秀工程师”为己任,致力于建筑文化研究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新。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挖掘、整理学校办学历史,收集、留存发展历程中的各种史料,对于传承历史、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向着百年建大梦奋力前进的意义重大。1.找寻建大文化,编撰建大史志校史是一所大学发展轨迹的真正记录,是大学兴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大学经验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训、知识智慧的积淀,更是大学文化的映射和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2020年,学校将迎来建校80周年大庆,此时启动校史的编撰工作,从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开始,厘清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为建大文化的进一步汇聚和凝练提供历史根基。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发动各学院、各职能部门搜集、编辑每个专业、每个学院、每个机关部门的发展历史,并在此基础上编撰《北京建筑大学简史》。校史的正式出版既可以作为凝练百年建大文化的历史源泉,为其他层面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提供历史依据,又可以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成为对师生员工进行爱家、爱校教育的现实课堂,激发师生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引领大家共同营造建大人的精神家园。2.寻访建大“老人儿”,回忆建大往事学校的历史是由大量活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大人用心血、用智慧、用青春、甚至是用生命创造出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师德高尚的老教师和学有所成的优秀学子,他们或是推动了学校事业发展,或是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或是奔赴祖国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建功立业。作为建大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的存在就是建大文化的所在,他们所作出的业绩也是建大文化的明证,值得被现在和后来所有的建大人学习和传颂。寻访建大“老人儿”,在校园网和校报上开设“建大往事”专栏,记录当时的人、当时的事儿,记录那年那月的建大人如何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才使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到现在。例如,94岁高龄的许京骐院长,在1978年学校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下,多方筹措经费、引进师资,致力于改造充实老专业、发展新专业,开展多种形式办学,带领学校完成了由中专到大学的转变,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已经退休仍健在的老领导、老教师,以及在建大度过了几十年、如今仍然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老同志进行采访,以人物故事为经,以特色建筑为纬,编撰《北建大人物志》《北建大和她的建筑》等书籍资料,拍摄学校历史和人物的纪录片,这不仅是对老一辈建大人一生工作和奉献的肯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