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14,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苏教版(2020秋)】六年级时与方程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昨天教了“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那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的问题,学生对这样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不错,主要的问题是出在如何用合适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的量。(例题:美术小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美术组男、女各有多少人?)事实上,学生对这样的题并不陌生。因此,我出示题目时没有出示80%,而是把80%改成4/5,题目一出示,学生们一个个地“哦”,表示他们会的。很快,大家各显神通。有用“份数”的方法解决的,也有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的,总之,方法很多。随后,我把4/5改成80%,学生立马就说:“不是一样的吗?还是那样做呗。”于是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几个思维敏捷的家伙很快“快人快语”说出来了:“用方程”。于是大家自觉开始用方程解。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如何用合适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的量”上有点困难。于是,在学生碰壁的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通过找“单位1”、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式等程序真正理解这类题。期间,虽然强调了“检验”,但事实上,学生真正在练习时一点都不重视“检验”,好多同学出现算错、方法错误等现象岂不都是“不检验”的后果?今天准备上“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课前认真琢磨了例题6,思考着如何精讲精练。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感觉学生在理解上会碰到问题。于是和钱豪峰探讨了一下,钱豪峰昨天就教了这一内容,他从作业中反馈的情况是:学生给搞糊涂了,单位“1”已知的都用方程做了(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是单纯教例6引发的问题)。他今天的课就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区分用什么方法解题。呀,这可谓“前车之鉴”啊。于是,我决定,要把例题“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先改成“青云小学九月份用水550立方米,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20%.十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这样的题型学生已经熟练了),并把两道题目进行比较异同点。在此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九月份节约20%”的含义,引导学生弄清这里的20%是那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单位“1”是哪个数量?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学生在搞清这些问题后,清晰地解题思路也就成形了。我认为,在比较的基础上,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相关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作业,不是单纯的例题类型的题目,而是把单位“1”已知和单位“1”未知两种题型放在一起让同学们练习,批阅下来,正确率比较高,呵,效果不错,很是满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