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日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日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2.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准备: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进展。”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1、出示鹬的图片。(1)板书:鹬。(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2、出示蚌的图片。(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2)板书:蚌。[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育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1、揭示课题,齐读。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检查读书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省时高效。]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1)品读鹬说的话。①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2)指名读蚌说的话。①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②出示词卡:毫不示弱A、指导读准生字:弱B、指导书写生字。C、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理解“弱”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准确地把握“毫不示弱”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这个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目标要求,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能有效地培育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语文学习规律](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4)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激烈场面培育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