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设计《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会认15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及特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自学合作学习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阅读、分角色朗读等,感知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及感知动物尾巴的作用。教学难点:能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头饰。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向老师请教。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阅读课文,画出人物对话。4、同桌读文,相互评价。5、检测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师出示问题。)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他的心情如何?2、小壁虎先向谁借尾巴?3、分角色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4、自由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沟通:小壁虎又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课件出示:小壁虎向借尾巴,结果。)5、为什么他们都不肯借尾巴给小壁虎,他们说的话应该怎样读?(生练习读。)6、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7、用“因为……所以……”句式练习总结。8、小壁虎到处借不到尾巴,结果怎么样呢?《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设计2一、设计思想:《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讲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第三、四、五自然段讲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第七、八自然段讲最后的结果。这篇童话故事是童话中的一种特别形式——科学童话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如“小壁虎尾巴再生、鱼等尾巴的功用”等。教学中,既要完成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任务培育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根据教材特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学生实际,渗透思想教育,传授有关科学知识。二、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有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老师在学习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识字、读书。同时,课文寓科普知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深化浅出,引人入胜,使孩子们即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文章采纳相同的句式,叙述了不同的内容既易于学生接受,又富有生活情趣,角色鲜亮,非常适于朗读训练。三、学情分析:1、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根据插图,把课文读通顺。2、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朴实,通俗易懂。使学生知道各种物的尾巴都有各自不同的用处。四、教学目标: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河、姐”等6个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五、教学重点、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六、教学策略与手段:考虑到部分学校多媒体设备使用不是很方便,因此备课中没有设计课件,基本上向家常课靠拢。在分析课文,品悟课文中,主要实行老师语言引导,让学生走进文本,把自己想像成小壁虎,从而体会到小壁虎的思维,语言等同时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七、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动物头饰。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3、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积累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示两个连续动作的动词。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四、教学用具: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动物图片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壁虎有关的’文章《小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