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王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区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不同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导引、情境创设法等四、教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导课】有人说今天的国庆节和以往不同充满了高科技的光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是的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迈入新的阶段,也使我们对太空的探索和认识更近了一步。虽然它已经在自己的轨道上良好的运行着,但我依旧牵挂,我也依然记得在他它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我和亿万国人一样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我还想到了一位诗人和他的一首诗。现在我诚挚的邀请大家充满激情的朗诵这首诗。它选自艾青的《光的赞歌》,读罢这首诗后,说说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可见实践和认识有密切的联系,具体来说实践对认识有什么作用?本节课我将带领大家在奇妙的视觉之旅中探究此问题。【新课讲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的真相吗?先和我来一起做一个网上最流行的视觉测试。看来这个视觉测试完全能hold住全场,大家虽然好奇但是却无法做出解释,而早在1824年有一位英国的科学家就已经揭示了此视觉之谜,他是怎样做到的呢?说一说:①顺着我手指方向立刻说出你看到了什么?②眼睛盯着中间的“+”你又看到了什么?③谁能解释这种神奇的视觉现象?思考问题:①罗杰特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视觉暂留认识的?②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视觉认识?③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几个?④人认识的从何而来?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实践的人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是什么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呢?①人们在实践中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对人认识的发展起什么作用?②随着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工具延伸了人的视觉器官,对认识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带这这两个问题一起进入超震撼的视觉之旅。从三个方面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从而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仅从宏观进入到了微观,而且伴随这3D技术理论的应运而生,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从2D进入到了3D的领域。何为3D技术理论?思考问题:你知道三D技术理论可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哪些领域吗?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要带领大家欣赏一处地球上最为壮丽的景色之一: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在这个峡谷中有一个蜿蜒曲折的公路,一提起它许多美国人都毛骨悚然,它被称为“魔鬼公路”这又是为什么呢?把揭开魔鬼公路的科研课题留给大家。探究活动:①请说出你们科研小组的假想?②简要说明你们会用什么方式来检验自己的假想是否正确呢?③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是什么?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