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主讲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玉民族融合目录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三辉煌的石窟艺术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书圣”王羲之和石窟艺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和顾恺之绘画艺术的理解。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书法艺术:王羲之和《兰亭序》•绘画艺术: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书法篆书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书法的形成字体的演变王羲之的书法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书法王羲之简介王羲之作品王羲之故事王羲之简介王羲之画像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三分入木三分王羲之的故事大家知道《兰亭序》的真迹在哪么?《神龙本兰亭》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书法《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兰亭序》摹本天下第一行书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绘画顾恺之简介顾恺之作品顾恺之故事顾恺之简介顾恺之画像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著名画家。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才绝和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顾恺之画过人物眼睛么?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绘画顾恺之画人物,多年不画眼睛。有人问他不画眼睛的原因,他回答说:"画人物画身体四肢画得好与不好,没有多大关系,传神之笔,就在这不画眼睛中呢!"顾恺之的故事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绘画《女史箴图》摹本《女史箴图》,中国东晋绘画作品。(AdmonitionsoftheCourtInstructresstoPalaceLadies)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大英博物馆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绘画《洛神赋图》摹本《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佛教的盛行•范缜《神灭论》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佛教的盛行•佛教的传入•佛教的盛行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扶持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范缜范缜范缜(约450—515),字子真,祖籍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神灭论》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驳斥“神不灭”的谬说,从理论上揭穿了神学的谎言,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他也谴责了封建帝王和世家大族佞佛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神灭论书影三、辉煌的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三、辉煌的石窟艺术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