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中打击乐器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非常重要的。打开小学音乐课本,我们很容易发现,打击乐器的教学内容在课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新课标也对打击乐器的学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以看出打击乐器在音乐课中的重要性。打击乐器以它的易学易奏、品种多样、音色丰富、合作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也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其中对打击乐器学习习惯培养的欠缺是非常突出的现象。一、以“听、看”引领在小学低段的音乐课中,培养学生聆听和观察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善于观察的眼睛,是提升学生对美的捕捉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二、以“探、试”体验孩子好玩、好动是天性,只让他们安静的听,仔细的看是不够的,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参与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形成持久的音乐学习追求。三、以“奏、辨”规范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各种乐器的同时,教师不能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和规范。因此规范性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四、以“编、想”创造新课标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观点:在普通中小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绝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是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可见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进行编创活动,一味的拔高创作,一味地无意义的创编,会让学生失去应有的兴趣,因此创造活动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的音乐基础,使学生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五、以“评价”激励“评价”是指培养正确的评价机制。课堂评价包括: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又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首先,老师对学生评价时,语言不能匮乏,许多老师往往只会说“你真棒!”“你唱得(说得、跳得)真好!”“你真行”……除了这些老套的词就再也没有别的评价评言了,时间一长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会感到厌烦,起不到一点激励的作用,反而学生会觉得老师的赞美很虚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做到三点:一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赞扬;二是意见中肯有针对性;三是语言丰富有激励性。在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时,首要条件是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给老师提出表扬、意见和批评,更重要的是老师要认真听取,及时做出反应,让学生感到他们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生生评价时,我们看到最多是学生之间相互指责、批评,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在评价时,既评价不到位又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因此老师要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会不用“好”与“不好”作简单评价,教育他们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如“某某同学虽然演唱声音不够洪亮,但她很认真,如果她能大胆的演唱就更好了。”“某小组演唱时表情非常好,如果再加上一些动作就丰富了。”生生评价时教师的语言引导也很重要,如“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你可以给他提出一些建议吗?”等等,对学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另外,指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评价对方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演唱时,可以从音色、表情、感情等方面去评价;伴奏时,可以从演奏姿势、节奏型、声音和谐等方面去评价;表演时,可以从动作与音乐的结合、表情等方面去评价;小组编创时,可以从团结合作精神、创新、合理分配角色等方面去评价。学会正确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能让他们从小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影响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