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利用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3.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疏通文意;2.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3.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4.文言字词的理解、积累。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认读障碍,粗通文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一、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检查以下读音是否正确)昳间2.文意疏通A.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约8分钟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请三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将前三段译为现代汉语,不对的地方请其他同学指出、纠正)B.老师整体梳理文意,如同学对文中的字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请举手提问,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梳理文意时强调以下字词)3.将全文再朗读一遍,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一讲本文的故事情节。(两分钟准备)抽2—3名学生讲述,检查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板书4.指导学生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读,直至基本成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品味探究1.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明确:邹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即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2.突出了邹忌什么性格特点?明确: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勤于政事。3.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明确: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4.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明确: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5.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小结: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舞天下人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三、拓展迁移1.学习本文在今日有什么现实意义?(可从邹忌与齐王二人的品德修养和邹忌的语言艺术两个方面来谈,也可从其他方面来谈。)自己独立思考后再全班沟通。2.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说话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3.古今中外类似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人还有谁?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思考后举手讲述,老师给以鼓舞)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别句式。3、领悟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1、重点字词、句式。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3、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教学设想可在老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和内容第一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导入:由三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进谏,要他多听从民意,广开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岂料奸臣在皇帝旁边挑拨离间,龙颜大怒,奸臣将忠臣推出去斩。由这小品导入古代臣子进谏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见(即“直谏”)会很危险,臣子进谏最好是讽谏,由此引出题目,并解释“讽”及课题的意思。二、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用幻灯片打出该学的知识。《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