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备课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当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须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才能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为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行为准备,生成是构建知识与技能的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没有精心的预设,就难有精彩的生成。一、寻求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要注重“三性”1、目标定位的合理性:目标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行动纲领,是课堂教学所达到的目的要求和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后达到的程度。因此在制定目标是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进度;符合学校场地器材、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制定的目标要有具体的组织教法作保证,制定的目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发展与评价等功能,切勿制定的目标比较抽象和空泛。如“改进鱼跃前滚翻技术”;“发展力量素质”;“培养合作精神”等,因为鱼跃前滚翻包含很多要素,力量素质有不同部位与不同性质的力量,合作精神也有许多不同的体现。所以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是必须要明确、具体、可行,就必须是可以检查,可以观察和可以评价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和身体素质目标,最好有质和量的要求,情感类目标,应是可以通过教育观察作出评价的行为表现。预设目标定位的合理性,是为课堂教学生成指明的方向。2、重点与难点的针对性:教学重点是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体育教学中一般主要是依靠教学大纲、教材及课程内容部分的依存关系、项目的标准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关注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从而认识到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的技术关键点,合理确定重点。一节课的重点切勿过多,过多反而无重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主要是学生因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而产生的困难。如把教学比作一次障碍赛,那么难点是达到终点过程中的障碍物。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和练习中的困难。疑惑、困难就是教学的难点。我们要从教学重点出发,围绕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同一教材内容,对不同的学生,难点就有所不同。难点的设计要遵循普遍性原则,但也应照顾特殊性原则,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益。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针对性,才能通过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重点,这是教学生成成败的关键。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技术性教材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特点,因此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就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教材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方面。如“发现教学法”适合于那些典型的有深度的教材;“游戏教学法”适合于那些锻炼性的且比较枯燥的教材;“完整教学法”适合于那些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教材;而“分解法”则适合于那些会与不会有着明显区别的教材等等。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各个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地相结合起来运用,才能真正的找到教材、教法的突破口。因此,预设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教学生成的效益点。二、提高预设与生成的策略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我们预设的教学不应是严密和封闭的,而是灵活和开放的;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是按部就班的,而是随机应变的。所以,只有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课堂资源,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生成的效果。1、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有些教师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展示自己完美教案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机械执行教案,忽略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生活和情感体验,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教师机械地执行教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再创造的空间,学生大量的生成资源被忽略,学生创新的火花被熄灭。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应变,形成高效的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