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不稳定老师怎么办?每年9月份新生入园,最使人担心的就是幼儿的哭闹现象。它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轻则哭闹、情绪不高,重则生病住院。业内人士都称这一时期为“非常时期”,幼儿心理学称这一现象为“分离焦虑”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就是幼儿初到幼儿园后,由于对周围事物的陌生所引发出来的精神高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如何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用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小班幼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摸索,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开学前的预备工作1、拿到幼儿的名单后,我会先记住班内每一名幼儿的姓名,这样当幼儿来园后可以更快地拉近和幼儿之间的关系。随后通过电话和入园参观,迅速和幼儿、家长建立亲密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如今年我带的小一班就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我提前一周就建立了班级群,在群内分享了很多“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方面的知识,引导家长提前在家帮助幼儿作好相应的入园准备,如多带孩子接触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开学前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参观、玩耍,在家中和孩子玩“我上幼儿园”的游戏,使幼儿对陌生的环境、对我们的幼儿园不再害怕,充满向往。其次,我请家长提前填写幼儿情况表,了解幼儿的基本生活习惯和家庭教育理念,做到心中有数,方便开学后有针对性的教育。2、做好前期调查了解幼儿的特殊习惯和爱好。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通过家长会交流及发放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幼儿的某些特别的习惯和爱好。通过了解,并在开学后的实际工作中尽量满足幼儿的这些特别需要,对于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有益的。二、进行中的关注工作1、延迟幼儿早晨入园时间由于早晨的入园时间是面临着最直接的与亲人的分离,所以这一时段是幼儿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候。短期内适当的延迟小班幼儿早晨入园的时间,一方面可以使幼儿作息时间上有个过渡和适应的时期。我园近两年正是采用了延迟幼儿早晨入园时间这一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一来早晨的整理卫生和早餐前的准备工作就轻松了许多,时间也宽松了许多,也就保证了班级三位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早晨接待孩子和家长的工作,使得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得到教师的关注。2、关注幼儿中特殊群体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级理论认为人的七种需要之一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幼儿希望得到成人爱,他们需要亲人的拥抱、亲吻与关注,需要确认自己是被人爱的,而没有被离弃。在幼儿与亲人分离后,教师成为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新的满足者。他们需要教师的一些亲密动作、言语来确认自己是被爱的。第一、关注那些以相对缓和形式表达分离焦虑的幼儿。小班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表现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是他们都同样在经历着心理的煎熬,以缓和的形式表达自己分离焦虑的幼儿,他们经历的恐惧和不安并不比以强烈形式表达自己分离焦虑的幼儿少。所以,教师不但要去安抚大声哭闹、抱住家长、教师不放的幼儿,让他们激动的情绪安定下来,还要关注那些坐在角落里哭泣、默坐不语的幼儿?.他们也正经受着与亲人分离带的痛苦。因而,教师不要忽略了对这部分幼儿的注意,要适时地对其表示关注和爱意。第二.女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表现有性别上的差异,女孩的分离焦虑表现较男孩严重,而且更多的是以较强烈的形式表现出来。鉴于此,在实际工作中则需要教师给予女孩以更多的关注,加大对其情绪的疏导和安抚。第三.关注年龄小的幼儿。年龄小的幼儿分离焦虑更重些,他们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哭、依恋老师以及依恋自带物,教师对这些年龄小的幼儿应给予多些关注和亲近要求的满足。第四.给予生病和病好后回园的幼儿以更多的关注。在研究中发现这类幼儿在短期内表现出更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原本入园时表现出较好的适应的幼儿也会表现出严重的分离焦虑,对亲人的呼唤和需要更加迫切。所以教师要悉心的照料这类幼,让他们在忍受生理上不适的时候,尽量减少心理受到的痛苦。3、转移幼儿注意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所有孩子的最爱,教师要充分利用玩具组织开展的游戏活动,发挥其最大的威力。“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异、强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