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73中学高一《地理》学案班级姓名第二章城市与环境课前篇——对标梳理一.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区位分析2、了解城市空间布局特点3、识记城市土地利用类型4、了解城市功能区的分类与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5、中心地理论的应用6、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意义与动力机制7、理解并学会运用城市化的特点分析实例8、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问题分析二.旧知回顾1.聚落的概念及分类:三.教材导读,新知探索一、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中心。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的特点。2、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或指该事物的位置。3、影响城市的自然区位因素有、、等,其对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的。4、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二、城市的土地利用:1、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和的地域差异。2、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政府机关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等。3、中心商务区(CBD)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为主,便捷,十分发达。4、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和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5、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城镇级别越高,则其数量越,规模越,服务功能及范围越;城镇级别越低,则相反。四、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城市化1、城市化又叫,是指和在空间上集聚、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城市1哈尔滨市第73中学高一《地理》学案化是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2、城市化的标志:第一;第二;第三。其中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二)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三)城市化的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水平速度起步表现及原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五、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环境,使城市产生,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系统。城市化过程改变了的利用方式,改变了居民的,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到。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地方。(二)城市环境问题大城市中心区人口,交通,环境,昂贵,加之环境,就业,社会不太安定,促使居民向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这一迁移过程称为,这是城市化进程从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又可将其称为阶段。(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逐步成为区域的力量。2、控制和,治理各种“城市病”3、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功能显著增强。4、运用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5、强调以,注重构建的人居环境。6、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或。四.牛刀小试,基础自测1、关于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比重上升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2哈尔滨市第73中学高一《地理》学案A.城市的人口规模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D.特大城市的数量3、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A.美国B.法国C.英国D.日本4、下列关于城市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环境质量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膨胀而提高B.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许多大城市在其周围建设卫星城C.合理规划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不利于生产协作其周围建设卫生城D.高档住宅小区面积的多少是衡量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志5、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角度考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A.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B.交通主干线尽量通过人口密集的城区C.完善功能,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D.加强绿化,扩大城市绿地面积6、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选):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五.预习疑问(通过看书和练习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