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窗边的小豆豆》想到的独山县第二小学周明琼今年寒假,布置学生回去看几本书,我自己也买了回去,什么《绿山墙的安妮》、《狼王梦》、《草房子》、《追风筝的人》……当我拿起《窗边的小豆豆》时,我还以为像马小跳系列,笑猫系列一样就是校园小说,没在意。随手翻翻,却大为震惊!这本书比起一些校园小说来说,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对儿童的关注和描写,尤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冲击是巨大的!我想,日本战后经济的腾飞和科技的腾飞,正是因为有了一群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比如书中的小林老师,比如倾注毕生心血于日本教育事业的一些教育家和教育者,比如日本的一些父母亲们……读完此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平实朴素的文风,小豆豆随心所欲的流露,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我的心头流淌着温暖的感动。这本书不仅是作者自己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倡导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书中的一个母亲,一个学校,一个校长,引发了我对于教育的思考。一、从小豆豆的母亲身上引发的思考: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在中国,不少家长只看分数,重智轻德,他们错误地认为,智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通道。为了孩子能考高分,在家里,他们不舍得让孩子做一点家务。在学校,他们怕孩子累着,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孩子参加公益劳动,害怕参加这些活动耽误了学习。他们甚至对孩子说:只要你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让你做。他们除了花重金请老师补课,还给孩子请了生活保姆。孩子考了高分,父母眉开眼笑,给予各种奖励;孩子考了低分,便会受到各种惩罚。家长们片面地认为,分数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我们再来看看小豆豆的妈妈,或许是二战的特定环境的影响,小豆豆的妈妈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一位,她更关注的是如何使孩子不断变得更好更强,她追求的是女儿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个平凡而了不起的母亲,只为了这个学校能够“理解这孩子的性格,又能教育她和小朋友们一道学习下去”。当小豆豆告诉妈妈,晚上要到学校露营,半夜里起来看用作教室的废旧电车如何被弄到学校中时,了不起的妈妈首先想到的,不是安全问题,不是没法完成家庭作业,不是随意地抹煞孩子的好奇心,而是“小豆豆从来没有机会看到这种情景,还是让她看看为好”;当学校组织学生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让孩子们去捉“鬼”时,妈妈给予的仍是支持。这个母亲,对于巴学园中组织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理解还是不理解,都予以了绝对的信任和支持。对于孩子的那颗好奇心,给予了细心的呵护。小豆豆的妈妈是一个好妈妈,一个伟大的妈妈,她深知“成长”不仅仅是分数,“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因为,“成长”需要梦想、友谊、兴趣、快乐、自信、坚韧、勇气和决心的“滋养”。反思我们中国式1的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而一些教育观念和想法,完全还停留在旧社会年代。我想,教育应该是对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帮助、一种服务。我们给予孩子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血液和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我想说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二、从巴学园引发的思考:崇尚自然教育、还孩子自由天性在小林老师的努力下,他打造的巴学园是“小林老师最富有热情,理想之花绽放”的充满魅力的学校,在这里“你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无论做什么事,大家都是一样的。”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每个孩子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孩子们在这里不仅仅学习了知识,还感受了爱、平等、自由与秩序,更被培养出了自信、爱心、耐心、尊重、想象力。在这里,一个个问题少年、一个个所谓的后进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使校园成为了孩子们向往的,充满无限快乐自由的教育乐土!在巴学园里,孩子们不必按照规定的座位坐,凭自己的心情每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那道题开始做。孩子们只要从自己喜欢的那门功课开始学起,这样孩子们就非常开心进入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到老师那请教。每天,孩子们如果上课效率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