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尊敬的姚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3月下旬至5月中旬,法工委在陈先平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到县公安局、县综治办和堰坪、农坝、青龙等乡镇街道,对我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取得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县战略,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目标,以保障和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强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我县矛盾纠纷化解率、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司法公信力均保持在90%以上,获得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殊荣。(一)领导认识到位,统筹谋划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全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新格局。二是职责分工明确。针对治安形势、地理环境等因素,从打击、管理、服务等实战角度出发,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制发了《加强全县群防群治工作的意见》《**县社会治安“三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建设任务、职责分工及考评办法。全面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以召开动员大会、工作推进会和签订责任书等形式,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并纳入到平安创建和综治考核“一票否决”内容,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得到强势推动。(二)强化人防工程建设,筑牢防控体系基础支撑一是依托特警、交巡警、派出所民警为主体的公安巡防力量,强化街面治安的巡逻防控,初步构建起了“特警屯点、交巡警巡线、派出所控面、专业公安守站、武警联勤联动”的巡第1页共7页逻防控网络。公安民警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网格化巡逻,将社会治安防控的“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减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今年第一季度,全县治安案件发案11**起,环比下降26.49%,刑事案件发案**8件,环比下降23.72%,社会治安状况向好。二是政府通过购买公益服务岗位组建村社区专职巡防组织,增设治安岗亭,将治安巡逻防控网络延伸到社区楼院、背街小巷和农村场镇,有效扩大了社会治安的防控面。三是实施“万人红袖标”工程,按照“三有三会”标准(有健康身体、有公益热情、有基本素质,会开展普法宣传、会调解矛盾纠纷、会组织群众联防),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充分调动村社区干部、市政环卫保洁员、物业保安、出租车公交车摩托车驾驶员、个体工商户、单位内保干部、党(团)员、退休职工、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流动人口协管员等群防群治辅助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目前,全县群防群治“红袖标”队伍已达2万余人。公安民警主体巡防、专职巡防组织补充巡防、“红袖标”队伍义务群防,震慑了犯罪,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指数,筑牢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支撑。(三)突出物防技防,努力增强综合防控能力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有序推进千处阻隔化物防建设。年底全县将累计完成1000处以上的物防处理,重点部位和场所的防护能力将大幅提升。二是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加快。按照“居民出一点、单位筹一点、财政补一点”的办法,全面推进社会视频监控系统规范化建设。按“先呈点、再连线、后成网”的要求,逐步将社会视频监控系统纳入公安应指系统,构建强大的技防网络。目前已建成交巡警电子卡口22套、电子警察15套、视频监控镜头76个。全县14个重要防范目标单位周边建成反恐镜头28个。江口、南溪、农坝、凤鸣、平安等乡镇自建监控镜头43个。全县28家重点行业单位,已建视频监控镜头6817个。“应指工程”二期1597个高清摄像头安装和应急指挥中心以及100个人员密集场所视频监控规范化建设,年底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虚拟社会防控网络逐步构建。目前全县有30个单位、69个系统(含政府网站)纳入公安部门计算机安全等级保护,督促96家非经营性场第2页共7页所和47家经营性场所落实了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