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尚力教学内容:《月光曲》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主要讲述了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当他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虽贫穷但互相体谅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便走进茅屋为他们弹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仅懂音乐,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乐激动万分。此时,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激情,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穷兄妹俩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月光曲》的魅力所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对贝多芬情感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月光曲》谱成的经过,然后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语段,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感,从而深入探究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创作一曲的原因,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最后,通过品读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大音乐家的敬意。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可让学生分别画出两次为盲姑娘弹奏曲子的有关句、段,再指导学生抓住贝多芬开始在小路上“散步”,而后来“飞奔”回客店的原因。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学习第9自然段时,可与美术联系起来,可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想象课文中有关段落所描绘的情景,有条件的班级可适当播放《月光曲》,边听边想像,感受意境,体会贝多芬此时的情感,完成思考练习的第3题。学生的感受只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朗读这一自然段的基调,时而轻柔时而激昂,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3、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教学难点: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盲姑娘:恬静入神(波涛汹涌的大海)月光曲皮鞋匠:太贵太穷静静地听(平静刮风巨浪涌)贝多芬:(同情)飞奔谱成备注:所有书写内容字体均为宋体小四教学过程:一、重温回顾,展示能力(3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贝多芬因同情盲姑娘的不幸,为她弹一曲,后来知道盲姑娘不仅喜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他为在茅屋里能遇到知音而激动,所以一曲弹完又弹一曲,随后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传说!(出示课件)二、品读文本、感悟精彩1、《月光曲》是一首非常动人心弦的天籁之音,让我们用心灵去倾听、感悟!和盲姑娘兄妹俩一同感受这优美的意境!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认真研读第六至十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2、因为贝多芬被穷兄妹俩生活所困,但仍热爱音乐、手足之情所感动。所以为兄妹俩弹奏了《月光曲》。在弹奏的过程中,盲姑娘非常惊讶: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那!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听了盲姑娘的称赞,贝多芬心里会怎么想?(2分钟)(出示课件)3、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3分钟)(出示课件)“一阵风……格外清幽。”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4、有感情的读出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5、“一阵风……按起琴键。”(2分钟)(出示课件):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6、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