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社会主义的宗教论VIP免费

2024年社会主义的宗教论_第1页
1/5
2024年社会主义的宗教论_第2页
2/5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理解,是把宗教及其起源和发展置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之中去分析,根据宗教借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来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有过很多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中,对我国党政部门和理论界、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两点:一是恩格斯对宗教本质的理解。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人,尤其是党政部门的宗教研究者都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一段话视为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定义:“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一般来讲,恩格斯的这一表述,在内容上以及在形式上都比较符合宗教的本质,因为它包含了理解宗教本质、确立宗教定义的一些主要因素,例如把信仰“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作为宗教的独特思想观念,把“幻想的反映”、“超人间的力量”作为宗教的典型表现形式,把“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作为“人间力量超人间化”、变为陌生可怕的“外部力量”这一宗教异化的社会原因,等等。恩格斯对宗教的表述,与当时西方学术界的认知氛围基本上是相吻合的,体现了“内涵小、外延大”的特色。不过,一些当代中国学者则认为,宗教并不单纯是个人对某种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崇拜,而且还是某种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表现为集体行为的社会力量。例如,吕大吉先生就指出:“恩格斯的这个论断在揭示宗教观念的本质上是很科学的,不足之处只在于它没有涉及宗教还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体系,因而它不能作为关于宗教的完整定义。”为此,吕大吉基于恩格斯的上述表述而加以补充,提出了自己对宗教的如下定义:“宗教是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的社会体系。”在这种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将宗教划分为两种因素、四个层次:即宗教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内在因素包括宗教的思想观念第1页共5页和感情体验这两个层次,其外在因素则为宗教的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这两个层次。若进而分析,则可发现宗教的内在因素即宗教意识,其外在因素即宗教形体。其中宗教的思想观念是其结构体系的核心所在,处在最深层,它亦包括宗教的情感和体验;处于中层的为宗教的崇拜行为和信仰活动;处在最外层的则为宗教的组织与制度。吕大吉先生对“宗教”的定义比较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心态,其特点是内涵大、外延小,从而反映中国学者对宗教的界定不如西方学者那样宽泛。在中国的认知语境中,只有具有组织形态、群体共在的宗教建构才被视为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二是马克思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知。我国许多宗教研究者将马克思在《导言》中的一段名言看作马克思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评价。马克思说:“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段论述被许多人看作马克思主义对于宗教本质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但值得提醒和考虑的是,如果不看到这一论断是马克思针对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中某种宗教情况具体而言,如果不认识到当时劳动人民被压迫、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着“推翻一个旧世界”的重任,宗教在当时或是被统治阶级作为安慰或安抚老百姓的工具,或是被作为被压迫者反抗当时剥削制度的旗帜,如果不体现“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所包含的具体社会内容和阶级含义,而拘泥于其字面理解并将之用来与我们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现存宗教情况对号入座,那么就会在理论逻辑上和社会现实中使我们陷入不可避免且极为难堪的两难选择:即要么不承认宗教存在的社会经济和阶级根源已发生了根本改观,由此同情宗教以“消极”之态所表达的愿望,所追求的解救,同意它的“叹息”、“感情”、“表现”和“抗议”,而把我们自己的国家和社会作为“颠倒了的世界”、“现实的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